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热点>正文

陈学冬,去考一个教师证吧

未知
2014-12-20 15:04:52

">

  犹记《一年级》刚开播时,有人幸灾乐祸地说:“其实我不是看大明星,我只是想看熊孩子虐待大明星。”现在,湖南卫视的这档真人秀节目第一季已经过半,口碑越来越好,不仅有意义而且妙趣横生。现代教育已经进阶到这样一种探索:希望儿童受教育成为合格大人的同时,能保留自己的个性。真人秀节目放大了这种个性,并试图展现儿童的天性。

">

  《爸爸去哪儿》主要看“学龄前”的星二代们跟着爸爸当心肝宝贝萌萌哒,而《一年级》则有一种“真刀真枪”的既定严肃感,熊孩子与乖天使毕竟都得进入正儿八经的教育系统里。

  让两个未婚男女明星,到一所环境相对封闭的私立寄宿制学校,给36个富二代新生当老师。这听起来,就是分分钟要作死的节奏。第一个崩溃的是实习生活老师宋佳:跑到天台痛哭流涕,在屋子里发脾气乱扔东西大叫“快来人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叨叨:“不吃不喝不睡还干不好!”第二天早上,宋佳睡得山崩地裂也不醒,学生们围着她床大叫“花花老师快起床!”

  节目中期,周笔畅替宋佳当了一回代班老师,喜滋滋地打扮成美羊羊想讨个好。结果,一转眼就从头到脚被群小狼一样的男生扒个干净,他们大叫:“脱掉伪装!”周笔畅只能故作镇定地叫:“你走开!”“我搞不定他!”速速逃去。

  在一年级新生眼中,艺人就是陌生人,都一一褪去了明星光环。在没有任何“反光板”的情况下,《小时代》走出来的90后小鲜肉陈学冬却熠熠发光,完全hold住了!毫不夸张地说,他比一大堆80后爸爸们更加靠谱,堪称带娃奇才。陈老师的表现一直都很松弛沉稳,扛娃、哄娃、训娃统统一把抓,而且收放自如,不去刻意奉迎。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喊:“我想要陈老师和小花老师结婚!”(他们才不知道陈老师正和小四在网上欢乐地面对全国人民调情。)看了《一年级》,真心诚意想对陈学冬说:“去考一个教师证吧。”

  强大的陈老师第一次哭,是因为被家长虐。名列“熊孩子榜”第一名的马皓轩,是节目里最不可控也是最具喜剧效果的因素。在学校里,他用擀面杖把同学的头打肿了。陈老师打电话告诉家长,马妈妈却反过来数落老师,逼得陈学冬也哭了。自家美男落泪,郭敬明不平则鸣:“道什么歉啊?有什么好道歉的啊?打人还有理了是吗?”在大规模获得网上力挺后,陈老师保持冷静和宽容,并没有转发那条关爱心切的微博。正如他在节目中所说:“我无法责备父母们的抱怨和批评。他们第一次把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交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所以,“一号暖男”陈老师受到那么多的爱戴,是有充足理由的。

  所谓真人秀节目,必须要渐渐看到“成长变化”。这对学校来说,似乎根本不是个问题。学校本身就是儿童走向成年的大熔炉。

  萌童变学童,是个大跨越。什么是学习?不光要会念汉语拼音,分清“l”和“n”。也不光是面对外国人能说几句英语。《一年级》展示了各种儿童安全知识,例如防拐测试、消防演练、性的自我保护……学校教育之外,还开辟“第二课堂”,九个学生飞去安徽南屏当“国学蒙童”领略传统教育。接下来节目还会去更多地方“寓教于乐”,来一场“老师去哪儿”户外游。

  低年级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家长参与度极高。选班长那集,重点反映的就是各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有求必应、大包大揽,有的则相对放手、追求公平。这个节目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熊孩子都是打哪里来的。而接下来节目希望告诉我们的是,熊孩子应该怎么教。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里描述少年上学:“一个哼哼唧唧的男生,背着书包。脸色像清晨一样灿烂,走路却慢吞吞像蜗牛一样,不情愿去上学。”《一年级》里的新生虽然不舍家人,来到学校和同龄伙伴在一起却是欢乐的。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目的性不明,这些都是一年级的特点。他们刚开始人生第一场游戏般的考试,正享受着明里暗里的各种关心照顾。而未来,每一个“没头脑”和“不高兴”都会度过启蒙教育阶段。培根曾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幼年开始的习惯是最完美的。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吐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