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学友、陈奕迅这两位乐坛新老“男神”相继对外大声疾呼:“2015年及2016年巡演”被不法商家利用成为敛财手段,巡演信息全是假的。新一轮的巡演还在规划之,请大家提防骗子!
实际上,这早已不是他们第一次遭遇这种事情了。无论是大腕还是小星,只要有价码,自然就有攫取利益的空间。我们常会抱怨:为什么某某某国外明星的演出票价这么高啊?实际上这里头可能经过了几道人贩子的层层盘剥,到了“接盘侠”的手里,艺人原始出场价已经比其在美国境内翻了四五倍。
这还算是良知尚存的情况了,像张学友、Eason碰到的那种问题,无良演出商拿着一张伪造的委托书,把一场子虚乌有的演唱会吹得天花乱坠,从赞助商那卷了钱后便溜之大吉,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更别提什么用明星脸的山寨明星全程假唱,以此糊弄小县城里闭塞的乡亲父老;在洋溢着“理想”“情怀”的摇滚乐里,我也不止一次地听说演出费打白条、或是拼凑几个老外伪装国外某乐队的天方夜谭之事。关于演唱会的这趟黑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办不到。
早在上个世纪,演出市场就是一个“在金钱上打滚”的行当(皇后乐队主唱费雷迪语)。从披头四到埃里克·克莱普顿,每个人的传记中总是充斥了对纸醉金迷的巡演之描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针对各路向他们露出微笑、转过头又狠狠地将其痛宰一笔的演出歌手们。
时至今日,以唱片零售为基点的唱片业瓦解了,演出更是成了歌手们最重要的营收点。可和唱片店里明码标价的CD不一样,歌手的商演价格、演唱会的制作成本都是不透明的。没有工商局加以监督,更没有指导价格参照,即使被人坑了你还没法打12315举报。
尤其是歌手本身的“海鲜价”剧烈浮动,更是让行内人摸不清头脑。如《我是歌手》第二季播出期间,每播一集,邓紫棋同学的价格就往上跳一点。甚至这一会的询价,就和半小时前的不一样。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种玩期货的感觉?在银监会的眼皮底下,非法私募、老鼠仓等事情依然层出不穷,何况这个没有任何监管可言的演唱会市场呢?仅以道德、诚信为准绳来约束这些威尼斯商人,根本就是做白日梦!
关于演唱会骗局的血泪控诉,我相信在很长的时间内绝不会消停。上述均不过冰山一角。约翰·列侬生平最不屑的演出商,今日依然是行业中根深蒂固的吸血鬼。在受害者中,我们除了衣着光鲜的大明星们之外,同样不可忽略那些花光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来朝圣的粉丝们。他们对偶像的热情正是无良演出商屡屡得手的工具。黑心演出商,是一个世纪以来都紧锁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