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自杀的人都是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
而精神病人思维不正常,他们会自杀吗?
精神病人思维不正常,
我们能预防他们的自杀行为吗?
预防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非专业人员有这些疑惑,即使是精神科医护人员,也时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我国,虽然不是所有实施自杀行为的人都有精神疾病,但精神疾病仍是自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抑郁(包括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焦虑、物质使用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几类精神疾病患者死于自杀的风险是其他人的10-40倍。我国的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有可以明确诊断的精神疾病。自杀已成为威胁精神疾病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精神疾病患者也是预防自杀的重点人群。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专家提醒:预防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随时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
跟其他人一样,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也是有迹可循的,自杀风险随时波动,且多数情况下不会主动告诉周围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细心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自杀风险评估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安静、相对私密)和良好的关系互动,让患者感到安全和信任。如果患者有一些“反常”的言行——比如谈论与死亡有关的问题、流露出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安排“身后”的事情或者分发自己喜爱的物品等等,则提示我们要立刻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在良好的环境下,用合理的方法详细询问与自杀有关的问题,并不会诱发患者的自杀意念,而且已有证据表明,良好的评估过程会让患者感觉到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进而降低自杀行为实施的风险。
2.评估内容要全面
由于自杀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要全面,不能仅仅满足于询问有无自杀的想法。在评估中,我们需要详细询问自杀意念出现的频度和强烈程度、有无具体的计划(比如方式、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等。除此之外,还要询问患者有没有严重的抑郁情绪以及绝望感,目前是否受到严重生活事件的影响,患者本人或者亲友是否曾有过自杀行为,患者目前是否很容易接触到自杀工具或场所等。除了这些增加自杀行为风险的因素外,还要关注患者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有助于降低自杀行为风险的因素。一般来说,评估越全面详细,评估结果就越可靠。
3.精神科治疗要充分
对患者而言,通过充分的治疗(各种精神科药物、物理或心理治疗)以缓解病情,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目前或未来一段时间的自杀行为风险。
其中抗抑郁剂的情况略微复杂一些。从近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来看,抗抑郁剂的使用可以降低成年患者的自杀行为风险;但对18岁及以下的青少年,反而有轻微增加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风险。对于后者,如果使用抗抑郁剂治疗,要更严密细致地随时评估其自杀风险。
4.远离自杀工具或场所
获得自杀工具(有毒物品、刀、绳索等)或者场所(高楼、没有防护网的大桥、河湖岸边等),是实施自杀行为的最终环节。相关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身边可以轻易获得的自杀工具,并让患者远离可能实施自杀行为的场所。
结语:精神疾病是自杀行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也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实施自杀行为。我们没有必要草木皆兵,却也不能掉以轻心。相关人员(家属、好友、专业人员)要时刻绷紧“预防自杀”这根弦,每天花几分钟关注患者的自杀风险,就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