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天地>正文

读塘约道路有感篇

发布于:2019-07-20 16:06:51发问者:天晴问友| 评论:1条

读塘约道路有感,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读塘约道路有感篇,本文:读塘约道路有感5篇如下:

导语:

《塘约道路》受人民出版社重视,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研讨会。下面是塘约道路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1】

塘约村的变化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做出来的。在塘约村,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这极大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全村得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发展,使得全村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塘约村的变化关键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塘约道路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基层基础;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当前,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思想建党的任务更加艰巨,党员思想状况多元化、复杂性特征明显,一些党员党的观念、党的意识淡薄,出现了思想蜕变和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党的组织涣散,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健全,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员管理不规范,甚至发生任命非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怪事。基层党组织在纪律执行从宽松软到严紧硬还没有完全实现,管党治党不严不实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反腐倡廉建设任务艰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法规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要求等。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弱化了党的领导、放松了党的建设、忽视了党的纪律,党的事业、党建扶贫攻坚就要受到损失。所以,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不断厚植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四基”工作,通过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基层党组织均衡发展。一是坚持以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有效覆盖为目标,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着力构建分布广泛、完善严密、运行有效的基层组织体系;二是建强基本队伍,坚持打造领导班子强、能力素质强、作用发挥好的“服务型”党员领导班子队伍;三是抓好基本活动,要求农村基层党支部围绕基层党建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载体,增强组织活力,完善基本制度;四是健全完善务实管用的制度,努力形成机制健全、管理到位的制度体系;五是建立党组织书记参加党组织会议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基层基础,要坚持重在平时、重在细节,把“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落实好,让组织生活在每个党支部都正常开展起来、认真起来、严肃起来,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运行。实行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用好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这个抓手,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共促,从而共同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胜利。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2】

前年还是“榜上有名”的贫困村,两年时间就旧貌换新颜,迅速脱贫,这样的蜕变就发生在贵州省安顺市一个叫塘约的村子。这个村子重走集体化道路,将改革开放初期分下去的承包地,再次集中起来。塘约村的改革取得了成效,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留守儿童也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改革开放之后集体化就被瓦解了,重走集体化道路,是否是在开倒车?改革开放之后,农民单干,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工厂,这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农业难以得到长足发展等等。而从塘约村的经验来看,重走集体化,这并不是开倒车,而可能是农村与农业重获新生的一条新路。

集体化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过去集体化出现的问题,并非集体化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因为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塘约村全村抱团发展,就在于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村民“穷则思变”、团结协作,劲往一起使,让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提高,让村子得到了集约化发展的机会。

邓小平晚年就曾经说过,农村发展的二次飞跃,还要走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就像城市里的工厂,通过让工人们协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集约化来寻求发展。农业也是如此,集体化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况且现在各方面的客观条件,更加支持农业集体化的生产方式,比如拖拉机产量大幅度提高,工业体系比较健全等等。但重走集体化,不是要回到过去的集体化制度,而是要能提高管理水平,也不能仅满足于靠农业,还要通过集体化发展工业。

“塘约道路”来日方长,对其是否取得成功,尚不能下定论,但塘约村目前已经取得了瞩目成绩,这值得肯定。塘约村重走集体化,使一个贫困村在短期内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其具有可复制的样本意义,值得广大农村地区借鉴与学习。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能重视农村,重视农业,就要发展农村、发展农业,重走集体化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最为重要的是,要能真正调动起农民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要能让农民产生“内生动力”。为贫困农村多送一些摆脱贫困的“药方”,比简单地对他们进行救济更有用,这也是一种“精准扶贫”,塘约村由贫困村迅速脱贫,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多少资助,而主要是自力更生。要让更多的“塘约村”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让农村内生出“造血机制”。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3】

也许因为穷,“穷则思变”,所以塘约村才有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创新实践,才取得了合作社抱团发展的脱贫“真经”。

从过去每户农家的单打独斗,到现在全村上下的凝心聚力,塘约村基层党组织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不嚼别人嚼过的馍馍,根据对自身村情村况的独特理解,不受体制约束的所思所想和敢作敢为,其“反弹琵琶”的新思维、新思考,在当代中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要让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里,进而做到“七权同确”,实行集体所有制,走集体化道路,同时从根本上解决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土地大面积撂荒、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像山花野草一样无人照料等等系列矛盾,塘约村党支部在广大群众集体贫穷的现实面前,思想和心理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无数困难就像一座座大山,使他们动辄得咎,甚至濒临绝境。既然现行的扶贫办法不能带来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那么,能不能转换思路,独辟蹊径,在创新中去寻求突破,进而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良机呢?

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在“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宽松社会环境下,塘约村党组织冲破观念的桎梏,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走出了一条合适自己发展的“塘约道路”。从目前的成效来看,“塘约道路”的大胆实践和有效探索,对现行农村体制改革,具有不可估量的借鉴作用。

“等靠要”只能禁锢人的思想,无所作为只能让人变得呆滞而僵化,因循守旧难以让“三农”释放生机与活力。所以,只有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从而创造出富于成效的新机制,方能带着群众走出贫困的夹缝和“沼泽”。千言万语地疏通劝说,千方百计地谋求发展,千辛万苦地致力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塘约村向旧有的思维大胆挑战,施行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这种全新的思想境界,是新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动诠释,是基层党组织不忘初心、扶贫创业的生动活剧。

塘约村创新而为所成立的合作社不是过去的“大锅饭”,集体所有制也不是计划经济的翻版,而是符合村情民意的新办法,反映了塘约村党组织对现行政策的敏锐捕捉和灵活把握,也让塘约村党支部完成了由过去“行政人”向现代“经济人”的华丽转身,更是提高了塘约村党支部转换脑筋的自觉性。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4】

《塘约道路》受人民出版社重视,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研讨会。猛然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感到很惊讶。惊讶主要源于“人民出版社”和“人民大会堂”这样的字眼,这可都是“高大上”的标志性存在。因为,在中国出版领域,人民出版社的权威路人皆知;而在国人心中,人民大会堂更是神圣的殿堂。当它们一起和新书《塘约道路》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普通人不感到惊讶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们会本能地追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本新书凭什么值得人民出版社如此重视?虽然本书作者王宏甲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电视总撰稿人,但这绝非关键原因所在,作为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的王宏甲,其作品很多,凭什么只有《塘约道路》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研讨会?很明显,作品本身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众所周知,关心中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关心农村和农民的命运。农村是孕育中国悠久而灿烂文化的摇篮,也是培育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地方。当前的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如今,不仅政府关注农村,各种资本也在关注农村。可以说,农村和农民的状况,依然与当代中国青年的眼界、智识、成长、情志密切相关。而新书《塘约道路》,就是一本关于农村命运和农民状况的纪实作品。

《塘约道路》主要写塘约村农民自十八大以来在基层的探索实践,它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它吸收了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和成就,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人民出版社高度重视这本书,显然是希望通过宣传塘约村的改革探索,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塘约村”这个“小世界”,透过这个“小世界”主动思考国家发展前景,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共产党在农村的领导作用,是当前农村改革中关系全局的两件大事,涉及亿万农民的利益。近年来,作为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曾经的贫困村,塘约村围绕“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发展思路,切实抓牢“确权”这个基础,抓好“赋权”这个关键,抓实“易权”这个核心,同步推进农村产权“七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改革促小康的蝶变之路。

塘约村通过深入开展“三权”工作,形成了对“三变”的良性促动,改变了农村“386199”部队历史状况,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真正让农民重回土地、立足土地、依靠土地发展,让土地更加集中、生产更加集约、效益更加凸显,实现了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嬗变,初步实现“率先小康、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成为引领当地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样板。

正如作者在本书“导言”中所说:“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塘约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迅速脱贫的故事,塘约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优势。前者是经济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当今所迫切需要的。这是在基层筑牢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走一条使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的道路。”而这,也正是人民出版社重视《塘约道路》一书的出版发行,并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研讨会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5】

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已得到中央常委俞正声的肯定,贵州省委正在全省大力推广这一有效破解当下三农问题的塘约道路,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很振奋人心。塘约道路的成功法宝首要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把农民组织起来,坚持土地集体所有,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上,而这一壮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共富了一方百姓。

正如作家王宏甲所言,只有走集体化发展之路,才能出更多的好干部,这话十分正确,说出了矛盾问题的实质内涵。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即讲求人的协作团结精神,又需要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政治智慧,而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带来可喜的社会巨变的同时,必定催生出更多的言行一致,德智兼有的大批干部,随着这一社会现象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群体素质注定会极大提高,不想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必定会被发展所淘汰。 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从群众中脱颖而出加入干部队伍。毛主席也早已指明,在路线确定以后,关键就要看干部,还说过,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事实正是如此。

实践已证明,那种说让农民分散单干,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能加快社会发展的说法,其实是提倡自私自利,让社会放任自流,一盘散沙,各自为我,其效果一定比不上团结一直,在党的引领下,群策群力的创造结果。 是对党的事业的践踏和亵渎,是对人民的不负责。当初,王宏斌正是认识到这些,才果断坚定的把土地收回,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建起今天令世人瞩目的辉煌南街村。塘约道路的成功有力的批驳了那些说,南街村、大寨不可复制的谎言,再次说明什么才是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看看当下小岗村和众多破败的农村,比比南街村、华西村、大寨等改开后一直坚持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村庄,就会说明一切。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知错必改就好。一个政党同样如此,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中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塘约道路的成功,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知错必改,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开阔精神,再次证明毛泽东所指引的发展方向的正确。殷切希望塘约道路——新形势下的大寨模式,如同春天的花儿,开遍中国大地。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 读《走进纽约》有感

    读《走进纽约》有感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

  • 《塘约道路》党员读后感

    《塘约道路》党员读后感 ,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 塘约道路读后感

    塘约道路读后感 ,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

  •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范文篇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

  • 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有感范文

    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有感 ,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 庞婕蕾《四叶草的约定》读后感范文

    庞婕蕾《四叶草的约定》读后感 ,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

文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