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道路》党员读后感,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塘约道路》党员读后感,本文:《塘约道路》党员读后感如下:
导语:
《塘约道路》指引中国农村前进方向,塘约道路是有远见的当地领导干部率民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走农村集体所有制发展道路并迸发勃勃生机的当代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塘约道路》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1】
《塘约道路》指引中国农村前进方向,塘约道路是有远见的当地领导干部率民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走农村集体所有制发展道路并迸发勃勃生机的当代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传承实践的模范示范村。 塘约实践的深远意义,不仅可复制带动广大农村地区和世代居住的村民富了“米袋子”,也暖了心窝子,生活有了盼头,发自内心的欢乐重新荡漾在偏远乡村男女老少或爽朗或银铃般的笑声里。 这是久违的感动,这是中国百姓的福音。塘约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群众,实事求是、想尽千方百计为人民服务的新农村建设崭新实践。 祝贺宏甲老师又一黄钟大吕之作问世。
本人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塘约道路》的感受。首先是塘约道路的独特性。2014年,塘约村遭到了特大洪水灾难,面临绝境的塘约村,穷则思变,灾后仅仅两年的时间,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拥有200万资产,90%的村民返乡创业的集体化村庄。塘约道路“特”在以村为单位抓精准扶贫。其次是“人”在塘约脱贫中的积极作用。村支书左文学艰苦奋斗、敢闯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诞生《塘约道路》的关键,返乡农民工是塘约巨变的生力军。再次是中央政策在塘约脱贫中的“活用”。用好政策不简单,“用活”政策更不简单!我们在农村抓扶贫工程,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中央政策的落实、执行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干部在抓精准扶贫工作时,对政策的理解力、落实力、执行力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塘约在这三个方面堪称对中央政策理解、落实和执行的典范,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好好学习。最后是启示与思考。《塘约道路》与“毕节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毕节而言,激活创新因,才能决胜精准脱贫;着力解决思想贫困问题,是推进毕节精准扶贫进程的前提;提高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是决胜精准脱贫的础;找准问题,因地施策是决胜精准脱贫的重点;科学编制严谨的产业规划,是决胜精准脱贫的根本;正确引领舆论是决胜精准脱贫的关键。当然,毕节的几千个村都不同于塘约,在毕节精准扶贫工程中发生的种种“奇迹”和创新,除了毕节人的智慧和勇气外,更多的可能还是要回到试验区建立以来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要找出“一以贯之”的“历史和人文的因素”。《塘约道路》不可以搬到毕节的每个村,但他的经验和精神可以复制到每个村。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2】
通过对《塘约道路》的深入学习和到塘约村参观学习,本人有四个方面的深刻认识。一是塘约村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找准了一条发展路子。塘约村建立了村寨一体的合作社,村民自愿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改变先前土地产出率不高,商品率更低的落后状况,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塘约村巩固了集体所有制,进而实现同步小康、共同致富。二是塘约村特别重视党的层政权,选举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塘约村在层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创造出驾照式评分扣分管理模式,塘约村的种种变化,村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塘约村特别重视村庄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塘约村通过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了规范村民行为的“红九条”,实行村民自治。四是塘约村善于改革创新,用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塘约村通过“七权”同确,成立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赋予土地产权流转、入股、抵押、收益权能,探索实施“合股联营、村社一体”发展路径和“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发展思路,创新“金土地贷”、“房惠通”和“特惠贷”等信贷产品,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合股联营,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变,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塘约特色的“塘约道路”。结合实际,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建好层这个组织。二要用好群众这个主体。三要走好改革这条路子。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3】
4月6日,全市学习《塘约道路》经验座谈会召开。受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云江委托,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讲师团团长刘群峰主持。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市扶贫办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县(区)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区)长(副主任)、扶贫办主任、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各县(区)党委(党工委)宣传部(政治部)分管理论工作的副部长(副主任),驻村干部代表等30人参加座谈。
王宏甲是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文学家。他长期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多次深入贵州省安顺市及塘约村采访,写出了这部《塘约道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塘约道路》叙述了安顺市平坝区贫困村塘约在2014年被一场大洪水洗劫后更加贫困,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成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短短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身。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纷纷返回家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人们充满希望地劳动着。
《塘约道路》书中揭示: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翁,而是没有穷人。塘约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脱贫的故事。塘约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优势。前者是经济础,后者是上层建筑,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当今所迫切需要的。这是在层筑牢共产党的执政础,走一条使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的道路。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塘约道路》是当代非常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视线聚焦贵州农村,讲述了中国社会的故事,讲述了农村改革开放的故事、普通百姓的故事,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层的成功实践,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认真阅读《塘约道路》,了解塘约的蝶变之路,在塘约穷则思变的大胆改革中深受教育和启发。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塘约经验,围绕“113攻坚战”战略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路径,增强信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锐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难题,为如期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努力奋斗!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