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天地>正文

倾城之恋读后感

发布于:2019-07-12 06:52:44发问者:天晴问友| 评论:1条

倾城之恋读后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倾城之恋读后感,本文:倾城之恋读后感1200字如下:

导语:

张爱玲的小说从来都不是浪漫的,即使她的书里很多主人公生活的很潇洒,其笔下的女性大多有悲剧色彩。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倾城之恋》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1】

张爱玲笔下“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男女间无真情,在玩着“爱情”的游戏,进行着玩世不恭享乐主义的精神游戏。虽然其中也有着人生的种种繁华热闹,但最终都难逃一个苍凉破败的结局。而《倾城之恋》似乎是一个例外。最终,范柳原和白流苏终于在炮火中成就了他们的爱情。最后,张爱玲这么写: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处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而她给了流苏一个尚算圆满的收场。忽想,那不正如流苏树,繁茂风华转眼逝,也只有退尽铅华才可算找得一个终老的倚靠。红尘之人大抵如此吧,总没人愿意做那至死方尽丝的春蚕。

白流苏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女子,放在现在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精于算计的女人,但是这并没有贬低她的意思。张爱玲的小说,即使是言情的,也不会写得像镜中花、水中月那样虚幻缥缈,并不是男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爱得忘乎所以,失去理智的那种。她的小说都是最真实地剖析了世俗男男女女的心理。流苏便是这诸多小说中的主角之一,在跟范柳原的感情交锋中,流苏处处留了心眼,不时揣摩着对方的心思,适时冷淡、若即若离,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是竭力保住自己的矜持和风度,不让范柳原轻看了自己。

《倾城之恋》给人家的印象,男人是一片空虚的心,不想真正找着落的心,把恋爱看作高尔夫与威士忌中间的调剂。女人,整日担忧着最后一些资本——三十岁左右的青春——再另一次倒帐;物质生活的迫切需求,使她无暇顾到心灵。当然不能有好结果。疲乏,厚倦,苟且,浑身小智小慧的人,担当不了悲剧的角色。麻痹的神经偶尔抖动一下,居然探头瞥见了一角未来的历史。病态的人有他特别敏锐的感觉: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地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再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倾城之恋》是圆满收场的一篇小说,女主人公在跨过了一段危险的情妇生涯之后,终于得到了一桩她所向往的婚姻。然而在表面的圆满下实际上蕴藏着深刻的不圆满,爱情在许多的利害关系和勾心斗角中丧失了应有的纯洁,已被金钱欲望涂抹得变样,爱情的双方所占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婚姻的支配权完全掌握在有经济实力的男性手里。这是个大城市中的小故事,动荡的时代只是作为一个大背景而存在,没有豪云壮志的爱国报负,有的只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一个家族或者仅仅是个人的生存问题,此时此刻存在的意义。所以张爱玲在故事的最后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在这样看来,白流苏和范柳原的这段爱情倾城、倾国,所以,倾城之恋也就名副其实了。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2】

读了张爱玲的许多小说,都是以悲剧结的尾。读书或者电影未能看到好的结局就像自己又得一桩未了心愿一般,深深的压在心头,成为阴霾。《倾城之恋》算是张才女笔下少有的圆满的结局,虽仍不少尖锐冷冽但温情也是无限有的,也更 加接近地气。每每读到结尾处总会有呼吸更加轻快的顺畅之感。过程中虽然也为女主角的期期艾艾男主角的坎坎坷坷以及他们十分不顺的情路流了些许猫尿,但是比起皆大欢喜的落得了俗套的结局来说,这些小泪花小伤心便只能做锦缎上的小碎花了。

柳原君风流倜傥放浪不羁,轻佻而富有故事,对极了我男主角的口味。如若有这一般的男子示好于我,我定然是欢喜的接受。因为我不似流苏那般处境,也没有她那般顾虑骄矜。两情相悦,又多了一对花前月下的璧人,只是这对璧人又该如何演绎他们的情爱这又是另一个故事。流苏有流苏的无奈,柳原君有柳原君的坚硬的护甲。他可以在人前放肆也可以在流苏面前展现他的正人君子。正是有如此的白流苏和如此的柳原君才有这段童话般的情爱故事。

寂静的夜,流苏身着长袍睡衣。扶着面颊幽幽地神思,一场又一场的空满满地从心里溢出来。咿咿呀呀的胡琴隔世苍凉,暗自流动的情愫将她的呼吸拉成一丝一缕。“范柳原真的喜欢她么?那倒不见得。他对她说的那些话。她一句也不相信。”他是无根的浮萍,是视女人为脚下泥土的柳原君。流苏决定拿自己来做赌注,赌柳原君是否有一颗真心,赌自己是否能得到幸福。她下了太大的赌注。这是她的一生。她更怕输得太惨烈。她是一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所以她走得小心翼翼。缓慢的步调,极力压制的渴望,似哑了般的咽喉半语,更有难以掩饰的失望。

伴着洁亮的月光,听筒里传来柳原君清清冷冷的告白,“我爱你,你爱我么?”是梦吧?似梦一般。

再次来到香港,流苏或许坦然了许多,她预测了这场赌博的结局,却不愿就此屈服。她有太多的无奈,这些痛苦推着她必须朝前走。

在十一月尾的纤月下,他第一次吻了她。然而他们两个人都疑惑这不是第一次,因为在幻想中已经发生过无数次。

战争带着绝望的气息撕裂了空气,撕裂了神经。流苏的心是空的,她的这出戏还没有听完呢。

再次回到浅水湾饭店,他们似乎能把彼此看得透亮,就在一刹那所有的矛盾和无解都被谅解了。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成全了她的私心也是成全了柳原君的私心。柳原君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但是他爱她就足够了。

这是动荡岁月里的倾城之恋,是一生一世都别离开的笃定。这般的柳原君这般的白流苏,

这般朴素温情的故事已足矣。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3】

张爱玲的一生是坎坷的,她十八岁的时候被父亲关起来,患了痢疾父亲也见死不救。她的第一个丈夫伤了她的心,第二个丈夫在婚前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和乐趣,坚决逼她堕胎,可以说,张爱玲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都是对不住她的。我觉得这样一个聪明的女子不应该受到这样的亏欠和辜负,因此能了解她思想的轨迹和文字的脉络,明白她的小说为何如此悲情,更明白为什么她最喜欢的词是荒凉。 《倾城之恋》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张爱玲的作品没有多少触及到社会的现实问题,或许这是她的一个弱项,又或许因为她的传统而又不喜欢政治,所以在有的方面并没有表现得很深度。而且《倾城之恋》中对于战争的描写给人的感觉是很粗糙的,只是我们喜欢“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感觉,所以并不在乎这一点。

在我看来《倾城之恋》中流苏与柳原的恋情本身的完满性似乎就已经落入一个俗套,既然要表现人物本身的恋爱世界中的思想,那么为什么最后却是一个没有划好的圆呢?我的个人感觉是没有划好的圆比划好的更具有一种难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亚的悲剧比喜剧更具有影响力一样。

《倾城之恋》中我觉得最精彩的一段是流苏到了上海之后,与柳原那几场交锋,互相揣测对方的心意,尤其是那一夜,柳原拨了流苏房里的电话,对她说的那些话,以及他们争吵的内容,流苏想到的是现实方面,表达她想要跟柳原结婚的意愿,但柳原的出发点是情感,

两方所思所想根本就互相违悖,这场谈话终将不欢而散。两人也因为这次的谈话了解到,白流苏想让范柳原跟她结婚,而范柳原却只想让白流苏做他的情妇,了解到这点,流苏被激怒,回上海白家,却又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歌家她是待不下去了。就在范柳原发了电报要流苏回香港的时候,流苏毅然决然地回去了,她想要摆脱这个家,所以此次的香港之行已和第一次所抱持的心态大不相同了,她决心去依靠柳原,和他在一起。流苏妥协了,在这场角力赛中,终究因为屈居于弱势而妥协,柳原也顺利得到流苏与对自我的认同。后来柳原把流苏安顿好后,便要前往英国,但拒绝了流苏的同行,至少流苏在生活上得到了保障,拥有了她的房子,在墙上打上了她自己的印号,这是属于她自己的家。战争爆发,流苏与柳原在战乱中相依为命,确立了对彼此的情感,从游戏般的恋爱升华成真正的感情,并且结婚,有了完美的结局。在这纷乱的时代,她没有被击倒,在风雨飘摇中立起了身。 《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与我们现代的感觉很不同,但又很相似。不同的,是现代的女人不会像以前的人那样麻烦、那样暧昧。相同的,是现代人一样会害怕“输”给他人(包括自己的伴侣)。如果不是那一场大战(日本侵华),令双方都看到自己是多么地爱对方,他们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呢?当天地都好像不再存在的时候,只有对方还在。又或者,连对方也不在的时候,还计较甚么输嬴呢?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无论如何是以结构和语言取胜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爱情的这一引自《诗经》的描述:“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经典名著《论语

  •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三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三篇

  •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范文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 ,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

  •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范文「集锦」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

  • 植树的牧羊人读后感优秀篇

    植树的牧羊人读后感 ,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

  • 同桌冤家动物园读后感

    同桌冤家动物园读后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分

文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