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门》读后感,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第一次出门》读后感范文,本文:《第一次出门》读后感范文如下:
导语:
你第一次独自出门是什么感受?是兴奋?是惊慌?还是有了一种长大了的自豪感?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第一次出门》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1】
长这么大爸妈还没单独让我出过门呢,我一提他们不是怕我丢了,就是怕我被坏人骗了或者其他的什么理由来阻止我,因此在学校每当同学们谈论他们到哪里哪里去玩,我都沉默不语实在是不好意思说我没有单独出过门。于是这个礼拜我跟爸妈提出了要独自去新街口的要求,他们想了想最后答应了我,晚上睡在床上我美美地想着第二天去新街口的计划:看场电影,吃点美食然后再逛逛地下铁里的小摊点。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在妈妈的左叮咛右嘱咐的声音中我迫不及待地出了门,一个人出门,春风暖暖地,真自由啊!到了新街口,我就直奔电影院,选了一部看起来名字不错的电影,可准备买票的时候,我竟然不好意思去买票了,在售票窗口犹豫了半天壮起胆子去买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以前跟妈妈来看电影的时候,好像听妈妈说学生看电影可以购买学生票,可售票员会卖给我吗?我该怎么说呢?我的心里当时好像有两个小人在嘀咕着,一个说就直接跟售票员说买学生票呗,另一个说,如果售票员不卖给我学生票多难堪啊?又犹豫了半天我“一跺脚,一咬牙”走到售票窗口害羞地说:买学生票,售票员姐姐看了我一眼,卖给了我一张学生票,我抱着一袋爆米花走进了电影厅。
看完了电影,我的肚子开始提意见了,那就去新百负一层的美食城吧,好像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我左转右转来到了美食城,天哪?怎么那么多人啊?以前跟妈妈一起来的时候我好像没感觉啊。看着热闹非凡,人满为患的餐厅,我有点不知所措,茫然地东张西望,最后决定那就一家家看吧,小火锅?不喜欢,不选;KFC?平时吃多太多了,pass;小吃?在新街口我才不想吃小吃呢,小吃要在夫子庙吃有感觉;味千拉面?不错,就是它了 ,可刚兴冲冲地走到餐厅门口就听服务员说要等半个小时。唉,吃顿饭怎么就那么难呢?以前跟妈妈出来,我可只要带张嘴就行了啊。我在心里祷告着,快点让我找到餐厅吧。总算找到了一家叫吉百士的餐厅既合我的口味又有空位子,点了一份蛋包饭,虽然疲劳但经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我还是很有成就感。
饭吃完了,想逛逛地下铁的小摊,可双休日的新街口人实在是太多,我的脚也不愿再吃走路的苦,还是打道回府吧。回到家,妈妈左看看我右看看我,左一遍右一遍不停地问我在外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我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地说你看我不是很安全完整地回家了嘛。下次我还要自己出门,你们不要不放心了,以后再出门我还可以给你们带路呢。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2】
十八岁,正是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可以出门远行了。每一个未成年人都会眼红走出家门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摆脱所有的约束和羁绊,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地发挥自我,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远行对于每一个稚嫩的生命来说都是愉快而充满新鲜感的……我对这本书来了兴趣,于是把它细细品味。
其中一篇精华作品是作家余华所创作出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它让我从中品尝味出了人生的真正滋味。作者用鲁迅式的黑色幽默讲述了一段看似平常,却耐人寻味的经历,撕开了世界表层的面纱,撕开了一切虚伪、愚昧、暴力、黑暗,将它们赤裸裸地展示在了我们的眼前——
“我”在父亲的安排下,十八岁时独自出门寻找“旅店”,可父亲却没有给“我”任何指导或提醒,“我”就像在一张白纸的心理状态下踏上了远行之路……
“我”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可是,“我”寻找“旅店”的过程却是挫折重重,让“我”吃尽了苦头:“我”在山路上找不到旅馆,好不容易搭上车却半路抛锚。自以为有朋友在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可他却在苹果被人抢夺完时离“我”而去,甚至把“我”唯一的背包也抢走了……最让人难过的是,本该淳朴的农民、天真善良的小孩,却变成了野蛮的“强盗”。这都是社会的黑暗“给予”的。它把农民的淳朴、孩子的天真善良统统都给“掠杀”掉了。挫折最终让“我”明白了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意义所在。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深,有所省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走过去看看吧”这句话。的确,人生是复杂而曲折的,前面的路是好是坏,沿途的风景是否合意,只有我们走过去看看才知道。
走过去看看吧,即使前面的路铺满了钉子,一刺就痛,但是只有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长成参天大树。
寻找“旅店”的过程就是寻找正确的人生目标的过程,它像一把双刃刀,一面是“天堂”——成熟,一面是“地狱”——幼稚。只有用“成熟精灵”打败“幼稚妖怪”,我们才能完成“成人仪式”,变得勇敢、独立。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3】
昨天中午吃完饭,我对妹妹说“我们下午一起去希望书店看书吧”妹妹说“好呀,我们自己能行吗?”我说“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不是还有我吗。”下午我们出门时奶奶叮嘱我们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路上注意安全”我说“我们会注意的”。
我们出了门来到了大路上,心里有点兴奋又有点害怕,兴奋地是我们敢独自去书店,害怕的是有坏人出现,所以走在路上我们小心翼翼,东瞧瞧、西望望。突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影子,原来是奶奶不放心在跟着我们。我说“你回去吧,我们能行”我们经过了华联超市,过了红绿灯来到了仁和路上。
啊!仁和路可真热闹,路的两边摆满了小吃摊,一阵烤羊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停下脚步摸一摸口袋一分钱也没有,早知道出门带点钱。我们继续向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希望书店,各自拿了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时间过的很快,一本书很快看完了,妹妹对我说“哥哥我想回家了”。
我们原路返回,妈妈见我们安全到家高兴地说“你们两真棒”。
买好书,我把它揣在怀里,着急地回家了!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到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出门远行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儿,第一次深入接触这个社会的兴奋而复杂的心情,或者是受到了什么刻骨铭心的震撼。看完全文后我才发现什么也不是,但是的确让我刻骨铭心, 我原来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初期的热情,为了遥远的理想而执著。 刚满十八岁的“我”怀着憧憬独自上路。告别童年,告别过去,是成长的第一步,去寻找自己的未来。路上,一直问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觉得在旅途中不能没有旅店,就像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觉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年轻的我们总是带着理想出发,并试图在某个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惫,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 不断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着将遇到的折磨,爬上高处再滑向低处,如此循环,他始终看不到旅店。于是,他的热情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惫和困惑。因此,当他看不到旅店时便选择了汽车。现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车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现实的安逸让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就如在平庸的生活中暂得了安逸,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抛在一边,不管这种方式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管这样的生活将把自己带到何处。 后期的坦然,他想要的就这么简单。人总要接受现实,并且在现实中寻找自我安慰,学会坦然。就像每个在年轻的时候都梦想着将来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但真正步入社会,发现一切都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所以只能学着坦然面对。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