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人讲话是既不欺骗,也不说实话,只说第三种话,就是妥当的话。
总结起来,中国人的特性就是既顺天,又应人。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天人合一”。
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却未必是人生追求的价值和意义的究竟。《易经》所追求的就是无咎,不是大吉大利。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你注定要失掉一些东西。大吉大利跟凶险祸患是一体的,当人家把你捧得越高的时候,你就知道,掉下来是越惨。
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吉凶祸福都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周易·系辞传》上说,“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著名易学家刘君祖先生曾说,吉未必就是得到,凶未必就是失去。吉和凶只是个象,未必属实,不宜过度执着追求或纠结。
《易经》做人最高境界就这两个字_
《易经》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无咎。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他看出了《易》的精髓。《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才叫做无咎。无咎才是《易经》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资料图图源网络)
反省补过无咎
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传》。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左传》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称赞爱徒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周易》上同样说,“震无咎者存乎悔”。要达到无咎的状态,必然要善于反思悔过,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反思悔过是改过的前提,一个人在内心贞正的反思、悔过,根本不可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要真正达到无咎,就要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来自己每一方面的错误,随时随地检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
震无咎者存乎悔(资料图图源网络)
谨慎无咎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本是指太阳的运行不止,在这里比喻君子勤勉不懈。惕:有敬的意思,小心谨慎、警锡,夕惕若:是说晚上也要保持警惕的样子。厉:是指危险。咎:是指灾害。历无咎:是说时刻保持警惕,这样虽然存在着危险,但是并不会有灾祸。
亊情发展并不是如此简单,事情并不一直都一帆风顺的。不过如果保持勤勉和警惕,即使有危险,也不会造成灾难。《周易》对谨慎强调很多,“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庸就是平常、平时,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讲信用,行事更要小心谨慎。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牢记一个“谨”字,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