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
迎合网友反偶像审美观
“制造王菊”,很难被看成只是粉丝力量的单方向作用。在综艺观察者纳兰惊梦看来,王菊作为社交网络爆点被引燃,很难排除节目《创造101》及其背后平台腾讯的助推。“综艺依靠剪辑来树立人设,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女团节目,镜头给谁不给谁,一次给多长时间,都有精确的计算。”纳兰惊梦指出,在第六期中,节目组针对王菊不仅有专门的“表情包”动作再现,还有马东大师课上王菊的问答,以及针对网友扒出王菊旧照来采访王菊的设计,那一段引发众人共鸣的女性独立精神自白就此出炉。
不少王菊的“黑转粉”“路转粉”也纷纷表示,这一期节目中塑造的王菊都是因为她高情商、坦率、独立的态度而对其产生好感。“为什么要支持王菊出道?因为希望有一天你的女儿会指着电视里的王菊说‘我也要像她一样独立’,而不是指着电视里千篇一律包装好的女团说,‘我也要像她一样的鼻子’。”科技媒体爱范儿运营编辑郑晓冬指出,“有一类国外视频在国内一直很受欢迎,内容是欧美网红们在面对网友攻击时翻白眼、直接回怼、无情冷笑等。视频中的那些人用非常直白的方式,完成了大多数网友们想做又没做到的事情,所以他们的表演受欢迎。”
“国内缺乏这类内容,也缺乏这类艺人或者网红,而王菊在镜头前的表现恰好满足了这一部分网友的情绪需求缺口。”郑晓冬说。小米科技音乐部新媒体负责人张澳从互联网传播的角度分析,当女团的标准被界定为直男审美,满屏都是娇滴滴的卖萌、可爱型女生,王菊的真实与乐观就显得与众不同。
“如果一个品牌遇到同质化局面且非常严重的时候,唯一的应对策略就是差异化,差异化的本质是为粉丝提供一种选择你而不是别人的理由。”张澳说,在女性偶像的圈层中,什么样的女性更能代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显然,特立独行的王菊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未来
王菊未必会“火不过三天”
在王菊变成一个社交话题后,不少观点都倾向于认为“王菊现象”其实是被互联网平台制造出来的热点,毕竟王菊及《创造101》所在的腾讯视频,是一个具有相当大能量的制作和播出平台。不过,节目研发制作方七维动力创始人、制片人都艳表示,其实节目组并没有预料到谁会红。
当时在经纪公司面试《创造101》的选手时,王菊是经纪人的身份,但是她等所有人面试结束后主动向导演提出,“我可不可以试一下?”都艳称,王菊在15岁时就想进女团,但因为一场事故用了很多激素而长胖,因此无奈放弃梦想。这次她想争取一次,导演组便给了她一个机会。“王菊吸引我们的特质就是精神独立、勇敢、自信,这也是我们想要呈现和表达给受众的内容。”都艳说。
王菊所在的公司老板也对外接受采访,对于这次王菊的爆红感到十分意外。王菊活泼开朗,加班通宵没喊过苦和累,仅用半年就晋升为助理经纪人,学广场舞出身的她还曾自愿在公司教模特跳舞。对于是否炒作的问题,老板耿直地表示,“我们也是想的,但是公司想炒作炒不了那么大,这至少得花几亿,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由于王菊粉丝的强大传播力,已经有不少评论将王菊与当年的李宇春相比,而偏向欧美风格的她也被粉丝力捧,认为是可以匹敌国外麦当娜和LADYGAGA的时代偶像。对此,有不少专业观点也开始为这场网络热潮降温,直言“王菊火不过三天”。“影视独舌”主编杨文山指出,王菊的火很大程度上和王菊无关,“是大家通过一种方式在刷存在感,为王菊投票像是一种类似接头暗号的传递游戏,节目中通过投票决定选手成败的设置,也为粉丝们提供了一种扭转乾坤的自我赋权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