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行时,我看到可爱的孩子,总是忍不住逗一下,或是在他粉嘟嘟的脸上捏一把,而好友则对长着萌萌婴儿脸的女生投以更多的目光,每每到这种时候,我就忍不住想:婴儿脸呀婴儿脸,你为何这么萌。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娃娃脸效应”(Baby Face Effect)的说法用来解释我们看到婴儿脸时产生的认知和行为的变化。看来心理学研究者们,也对萌萌哒婴儿脸感兴趣啊。
那么,心理学研究者眼中的婴儿脸,是什么样的呢?
早在1943年,生物学家Lorenz就提出了“婴儿图式”(Baby Scheme)的说法(图式:人们认知里已有知识经验形成的网络),根据Lorenz(1943)、Zebrowitz(1993,1997,2008)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婴儿脸在心理学研究者眼里是这样的:
脸型小且圆,前额高大,眉毛细长,眼睛较大,鼻子小且矮,嘴唇较厚,下巴较小,最显著的特征是两颊和脸部宽度比例近似圆形。如图:
当然,不仅仅小孩子,任何符合这些特征的人脸都可以称为婴儿脸。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想起了自己身边的某位朋友?
婴儿脸,真的比较吸引人吗?
许许多多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成年人对婴儿会产生自发性微笑(Schleidt,1980;Zebrowitz,1997);成年人面对婴儿时更容易产生婴儿化的语言(Zebrowitz,1992);在婴儿面前成年人会表现出更强的保护欲(Alley,1983)等。
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已经给出了以下结果:(图表来自:《娃娃脸效应:对婴儿面孔的偏好及过度泛化》)
看起来,婴儿脸真的比较吸引人喔!
婴儿脸,你为何这么吸引人?
再看上图,研究已经指出婴儿图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区分且具有注意捕获效应,进而推断婴儿图式的面孔加工是自动化的(自动化加工:无需注意资源参与,不受意识控制的加工),也就是说,不用多想,我们一见到婴儿的脸,大脑就已经自动处理好相关经验,把注意转移到婴儿可爱的脸上去了。
这样的自动化加工其实是源于进化的本能,从进化心理学上来解释:物种新生儿的典型外貌,都可以作为一种触发该物种积极情绪,从而保证物种繁衍的刺激(Lorenz,1943),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偏爱婴儿脸,是人类繁衍、生生不息的本能所鼓励的。
毕竟,能够吸引父亲和母亲,是获得保护和母乳哺育的第一步嘛。
什么影响婴儿脸的吸引力呢?
这问题得分为评价婴儿脸吸引力这个人自身的原因(评价者自身因素)和被评价的脸有多像新生儿(婴儿图式显著性)来讨论。
在评价者自身因素上,性别和年龄将是主要因素。女性对婴儿面孔的喜欢更高、对婴儿面孔吸引力的变化更为敏感。(Hahn,Xiao&Sprengemeg,2013);同时,年轻(19-26岁)女性对于婴儿可爱程度的差异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男性,45-51岁的女性和年轻女性的表现一致,53-60岁女性与男性没有差异,支持了生殖性激素与对婴儿脸可爱程度的敏感性有关的猜想。(Sprengelmeyer,2009)。
在婴儿图式显著性上,年龄、对称和健康则是主要因素。同一目标不同年龄的面孔特征能够引发女性不同吸引力的评定(Pettijohn,2008);当然婴儿图式的显著性还与婴儿脸的对称、健康有关(Yamamoto, Ariely, Chi, Langleben&Elman, 2009)。
总之,就是你(评价者)的特点,以及婴儿脸到底有多萌的问题啦!
没错,婴儿脸,就是这么萌萌哒!现在的研究已经大概能解释婴儿脸为何吸引我们,下一步心理学研究者们也许会探索娃娃脸效应的文化差异以及实践应用的问题,想想还有些小期待呢!
(作者:蘅芜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