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天气炎热,人们活动多,易出汗,血压也会跟着波动起伏,特别是高血压患者,他们一到夏天就会显得格外难受,不仅经常头昏脑胀,而且还会出现胸闷、心悸等问题。临床显示,夏天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管栓塞、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峰季节”,在高血压患者死亡人群中,竟有6成人死于夏季!
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往往不平稳,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决定是否需要停药或者减药。很多患者往往特别担心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普遍认为多吃药不如少吃药,吃药不如不吃药。不少人看到血压降下来了,就把药停了,过几天血压上来了再吃,这种做法有一定危险,会导致血压波动幅度加大,会加重血管损伤,增加心、脑、肾等并发症的风险,严重的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肌梗死、心绞痛等血管意外事件。
高血压患者夏天血压变化的机制不太清楚,可能与出汗多、饮水不足,夏天食欲下降,血容量相对偏低,并与患者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相关。季节引起血压变化的时间点不仅仅是炎热的三伏天,更多是在春夏交际、温度急骤升高时候。目前季节与血压变化的关系研究是不足的,被季节变化影响的人群以老年70岁以上多见,因为老年人血压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也是因为老年人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功能下降所致。
夏天怎样才能稳定血压?
1、坚持监测血压
牢记夏季高血压降中多变的规律,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能经常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l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如果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2、多饮水,防脱水
正常环境温度下,人一天约需水2300毫升,排泄水量总计也为2300毫升左右,出入水量维持平衡。然而,在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应注意的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运动前后称体重,每丢失体重0.5千克,就要补充2~3杯水,尿色深时多饮水;睡眠时也会丢失水分,睡前醒后饮用一杯水。
3、注意降温避暑
夏季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的,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可以采取制冷造凉、避暑纳凉、散热降温等措施。现在制冷办法很多,高血压患者应会科学使用空调,室温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7~28℃就好,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其中,最值得提倡的是浴水散热——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的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体之功。
4、根据血压调整药量
一般来说,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继续维持剂量服药。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但是患者绝不可以自己随意改变用药。
5、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6、生活疗法不可放松
如果你已经养成了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夏季血压有所下降而废弃。你应坚持科学地安排每天的24小时生活,消除危险因素,保持良好保健习惯。诸如:早晨缓慢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或淡盐水一杯,适当晨练,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烫脚或泡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等,一年四季都要坚持,不可在夏季中断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