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热点>正文

张学友的这种老派,不会过时

未知
2014-12-24 13:41:58

">

  张学友的新专辑《醒着做梦》是一个没有专辑的年代里,一张真正的专辑。

">

  两年前开始筹备,多年合作伙伴杜自持担任制作人,收入十首歌,用管弦乐团搭配摇滚乐,制作小样时,就严格按照编曲,模拟出真实乐器的效果,直到细节无可挑剔,才邀请乐手进行演奏。管弦乐部分,邀请的是北京的乐团,摇滚乐部分,则是到英国找乐手录制的,担任后期制作的,是美国的顶级音乐人。所以,在专辑里,可以听到美国著名的福音合唱团的伴唱,以及来自西班牙的创作歌曲。封面则由著名美术指导奚仲文和设计师阿奇一起制作。唱片问世之后,有严格的版权约定,所以至今也没有在线试听。能看到的,只有前期放出来的两首主打歌的MV。

  整个过程,完全是唱片黄金时代的做法,这种做法,在我们这个年代,已经很难看见了。

  因为唱片市场崩溃,而新的盈利模式远远没能成型,我们这个时代的歌手,通常只出单曲,一首一首放出来试探市场反应,歌曲制作中,尽可能缩减成本,录制完成之后,立刻免费放出,获得收益的方式,曲折又漫长,而且不是所有歌手都能有所收获。总之,在这个年代做一个歌手,越来越像是等待彩票中奖了。

  他还在唱,以这种慎重的、缓慢的、矜持的、尊贵的方式。这是这件事里,最让人惊讶的地方,当然,他对此也有解释,接受采访,他被问到,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年代以这种方式出唱片,他的回答是,他们是在上一个年代受益的人,应该以这种方式作出一点回馈。

  众生喧哗,声音增多了,也是可能性增多了,可能性是出路,可能性也有可能是绝路,怕的不是“可能性”,而是“过度可能”。是可能性的泛滥,可能性的滥用。所以我们对那些敢于拒绝过多可能性的人,会怀有尊敬,他们死守着属于自己的那点可能性,冥顽不化地呵护,小心翼翼地拓展疆域。

  当然,转向别的可能性,也往往是因为别的原因。艺术家常常会经历那样一段时期,发现自己的创作能力减弱,发现自己在台前的接受度下降,得以别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获得安全感。他们转向幕后,转向别的领域,或者经商,或者,开始接受自己的消失。

  2007年,张学友启动全球巡演,从2月16日在美国开始首场演出,到2008年2月2日在香港举行的结束场,他在一年时间里,开了104场个唱,有人根据他的出场费进行估算,得出的结果是,他这一年的收入大约是三亿,他对这个数字予以了否认,但104场个唱毕竟是现实。不过,这惊人的场次,是黄金时代积累的结果,也更像是那个年代的尾声。

  也只有经历过这种动荡的人,才会有这种清醒的自觉:“我觉得神话这种东西是人家给你的,你自己要小心一点,这种东西是很危险的,你自己相信了就完蛋了”,以及,“到底有谁,是可以把一样东西做到极致呢?哪里是极致呢?”

  一段黄金年月,就在张学友的歌唱生涯进入三十个年头时(他的首张专辑发表于1985年)渐渐落幕,但未来仍然可以期待,因为必然还有人,会在千万种可能性里,选择属于自己的一种,牢牢抱在怀里,并且被这种可能性滋养。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吐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