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到电影中去。“直男癌”导演拍出来的电影,里面的女性总是稀奇古怪,他们拍战争、史诗还好,他们一旦拍到了爱情,总让女人忍俊不禁。从这也能看出,和男女看美人一样,电影也存在性别的分歧,大到宇宙观,小到鹿晗可不可爱,男女导演拍出来的效果恐怕差很远。
如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所说的,中国缺乏数目字管理,到今天仍不例外,比如,我们就不知道,走进电影院的,男性占百分之多少,女性占百分之多少,更不用说,童年占几何,少年占几何,中年占几何了,大妈大爷占几何了。
不过,好在我们可以翻译外媒的稿子。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年度电影观众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女性占据了电影观众总人数的52%,购买了售出总票房的一半。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美国观众的数据来推测,在中国,女性观众在整体观众中的占比应该不少。虽然中国的人口总数,男性比女性多出个几千万。但这几千万男性,忙着的应该不是独自看电影,而是约女性看电影。
因为性别比例的变化,美国的“女性与好莱坞”(居然有这样的组织)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既然去影院观影的女性观众已经多过男性,为什么还是只有15%的电影角色是女性?
这样的疑问正在被有序地解答着。在北美,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越来越多,比如《饥饿游戏》系列、《地心引力》、《冰雪奇缘》、《分歧者》等。在中国,从之前的《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到即将上映的《我的早更女友》、《我是女王》、《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和要一段时间才上映的《一路惊喜》,女性为主角越来越多。更不用提那些虽然有男女主角,但却主要瞄向女性市场的《单身男女2》和《微爱》。
随着女性观众的越来越多,女性角色在电影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大。那么,真正的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愿意承认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拍出来的男性和女性是不一样的,拍出来的电影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没有出现足够多的女导演来为女观众拍片呢?
中国的女导演不多。拍片比较活跃的有许鞍华、赵薇、金依萌(《一路惊喜》未上映)、薛晓路、徐静蕾、李玉、黄真真等。基本上不拍有张艾嘉、李少红、胡玫等。不知道还会不会拍的有马俪文。对了,还得算上刚刚开始拍片的伊能静和杨采妮。
那么,既然女性市场那么大,为什么女导演却相比之下,少得可怜呢?都说市场有只无形的手,为什么这只无形的手只满足男人,不满足女人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在中国做导演太辛苦,女性宁愿选择更轻松一些的职业。比如说,之前女性观众在观影中占的比例太少,因此女性观众没有引起电影公司的重视。(由于缺乏数目字的管理,这一假设很可能不正确)比如说,电影公司的老板认为,电影是男女老少咸宜的,男人能欣赏,女人自然能欣赏。(这是典型的直男癌的症状)比如说,我们之前拍电影,压根不去考虑男女观众的占比,完全缺乏“数目字管理”。
不管什么原因,随着女性题材的电影大卖(《黄金时代》票房不好,应该更多是电影本身,而不是因为女性做主角),电影公司的老板迟早会意识到满足这一块市场是多么的重要。在满足这一市场的过程中,他们又会慢慢意识到“直男癌”导演就算真诚地去拍女性题材,看上去也会很荒唐。这样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到女导演身上。
如此,现在还活跃的几位女导演就变得金贵起来。女演员转型当女导演的恐怕也会越来越多。
从逛商场和双十一这样的小事就能看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他们在审美上的矛盾和差异也同样是不可调和的,市场的细分是市场的成熟的一个表现,那么,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放下别的细分不说,请先做好性别上的细分。至少至少,请不要让“直男癌”来服务女性观众。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