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末次月经计算
由于不易确定卵子受精的日期,临床上为了便于计算,预产期通常是从末次月经开始的第1天算起,推算时按整个妊娠期280天(40周)计算,这种预产期自测方法比较简单,是目前妇产科医生普遍使用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是:预产期月份=末次月经第一天的月份+9或-3,预产期天数=末次月经第一天的天数+7。这样,所计算得出的时间就是预产期。
例如,最后一次月经是在2月14日,则月份2十9=11月,日期14十7=21日,那么预产期应该是11月21日。
2.根据受孕日计算
若孕妇能明确自己的排卵受孕期以及具体的同房日子,那预产期也可以从受孕日算起,共计38周。
只要月经日期精准,排卵日规律,且明确自己的受孕日到底是哪一天,那这个算法的准确度相当高。
3.根据B超检查计算
B超检查,若已可照出“胚囊”,代表怀孕5周;若已可照出“心跳和胚胎”,那就表示已有7周妊娠了。一般来说妊娠20周前的B超估计胎龄较准确。
而孕中、晚期医生做B超时测得胎头双顶间径、头臀长度及股骨长度即可估算出胎龄,并推算出预产期,但此方法大多作为医生B超检查诊断应用,观察胎儿有否身长受限。
4.根据早孕反应计算
如果孕妇不但记不清月经日期,也不清楚同房日,那么可以根据其早期反应大概来推算预产时间。一般情况下,早孕反应出现在怀孕6周末,就是末次月经后42天,由此向后推算至280天即为预产期。
5.根据胎动日期计算
如果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可以依据胎动日期来进行推算。一般胎动开始于怀孕后的18-20周。
计算方法为:初产妇是胎动日加20周;经产妇是胎动日加22周。
以上一次月经来潮日推估
若依循公式,通常预产期的推算为上一次月经来潮日的月份+9、日期+7,例如:上一次的月经来潮日为1月1日,则预产期则为10月8日(月份:1+9;日期1+7),不过该公式的运算前提是假设所有孕妈咪的月经周期都是28天,如此所推算的预产期才会准确,若每月的月经周期都不一致,则预产期的推算就存在误差。
因此若孕妈咪知道自己固定的月经周期天数,也可以一并告知医师,例如:月经固定每35天(28+7)来潮一次,医师就可以将以公式推估的预产期往后延7天做为校正。
怀孕后第一次接受产检,医师会帮妈咪估算出预产期,预产期的推算方式包括:
一、月经规则的女性
可从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以最后一次月经第一天+ 280天就是预产期。此外,也有一种计算口诀可参考:以最后一次月经–3个月+7天就是预产期,但必须月经周期为规则28天、且在第14天受孕才能用此计算方式。
二、月经不规则,或不记得最后一次月经日的孕妇
由于无法从月经时间估算,这时候可藉由超声波做推估。会意识到自己怀孕,多在月经该来而没来开始有警觉,通常会自己先验孕再就医,在正常怀孕情况下,医生会先确认子宫内怀孕,再计算预产期,计算方式可分为:
1.量头、臀径
如果在怀孕13周之前就医,估算的准确度很高,如果单纯量囊胚大小来估算预产期,误差会比较大,最好是量胚胎的头、臀径(头到屁股的长度)。怀孕7~10周测量,预产期的误差为±3天;10~14周测量,误差为±5天;15周测量,误差为±8.4天。
2.量头围、腹围、腿骨长度
假如怀孕超过15周以上,就不建议量头、臀径,会用几个参数合并估算,作法是量头宽度(或加上头围)、腹围加大腿骨长度,根据超声波内电脑所设定参数,再算出大概的预产期。怀孕14~20周以此方式估算,误差为±7天;21~30周以这些参数估算,误差为±14天;怀孕超过30周,误差会达到±21~28天。
不知最后一次月经日的女性,建议怀孕13周前校正预产期是比较理想的作法。而已经知道最后一次月经日,怀孕13周就医也会量头、臀径,如果以最后一次月经日以及用超声波估算预产期,两者有误差该怎么办?
小于8周,头臀径的预产期与最后一次月经估算的预产期误差超过5天,会以校正周数为主;9~14周前,量头臀径与最后月经估算误差7天以上;14~16周以上,采测量头围、腹围、大腿骨长度估算,与最后一次月经误差超过7天;16~22周,误差在10天以上;22~28周,误差达14天;28周开始,超过21天,都要以校正预产期为主。
预产期仅供参考
预产期虽然可为宝宝的诞生时间提供参考依据,但实际上宝宝会自己决定出生的时间点,无法准确预期,平均而言,约80%的孕妈咪会在妊娠38~40周之间生产;10%会早于38周,另外有10%会比预产期晚。
临床上虽然定义妊娠37周为足月,但若宝宝在妊娠34周与37周间出生,且体重超过2,200公克,例如:35周多出生的宝宝,体重达2,900公克,即使因早产而需多做观察,亦仍可视为已成熟。宝宝的出生状况不能单看妊娠周数,还要合并观察宝宝的体重,临床上也常见妊娠37周以上,但宝宝生长迟滞、不满2,200公克的情况,因此不能单靠预产期来评断宝宝的成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