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公司同一个产品会有好几个品牌,比如华为和荣耀?还有vivo跟oppo手机
这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双品牌战略。很常见啊!
从大道理上讲,多品牌策略,即意味着深耕细分市场。
vivo跟oppo不是一家公司,但都脱胎于段永平旗下步步高,创始人都是前同事,相互之间很熟悉,而且段永平在这两家公司都持有相当大的股份。可以说是兄弟企业。
华为旗下也有华为与荣耀两个手机品牌。两个手机品牌,是因为他们的定位不同。
品牌实施多品牌战略主要基于三点:
首先是不同的品牌可以细分市场和人群。例如曾经的步步高手机主打音乐,而现在的VIVO和OPPO聚焦在拍照功能上。又比如欧莱雅集团旗下众多的美妆品牌,欧莱雅走平价路线,而HR(赫莲娜)和Giorgio Armani(乔治阿玛尼)则是高端顶级品牌,还有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宝洁公司,旗下不同的洗发水品牌,例如“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的海飞丝;“拥有健康,当然亮泽”的潘婷等等;
其次品牌多了,自然可以覆盖到更多的人群,拥有更多客户;
最后就是类似那个买西红柿的故事,各个品牌可以相互差异化的竞争,提高客户购买欲望。
总之,不管你买哪个品牌,最后都是同一家人在赚钱。
华为与步步高,这两家公司的手机布局,又有区别。
vivo跟oppo是独立的法人,步步高只是背后的大股东之一。步步高在1999年就已分拆成三家公司,分别是步步高教育电子、步步高通信科技(2011年改名vivo)、步步高视听电子(OPPO的前身)。vivo与oppo拥有共同的部分股东,相互之间也有很紧密的合作。但还是两家公司。
而华为与荣耀,却是华为旗下的两个手机品牌。不过定位差异而已。其中“荣耀”主打互联网品牌,一是针对年轻一族,二是性价比比“华为”系列高一些,有与小米相抗衡的意思在内,主要聚焦于中低端市场。“华为”手机系列虽然涵盖高中低,与“荣耀”有部分的市场重合,但高端化是其主要特征。其中,华为P系列主打时尚与拍照,定位高端,多为年轻消费者旗舰机;华为Mate系列手机主打商务旗舰,定位高端,多为高端商务人群。显见,高端化是其主要定位与主力方向,主力机型自然价位比较高。
这种战略布局,在现代商业中是很常见的。因为伴随时代进步,人群细分,不同的人对产品有不同诉求,对品牌也有不同认同。比如年轻人喜欢时尚,中年人比较稳重等,那么具体到产品、品牌方面,他们的选择也是大有差异。
发布不同的品牌,就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就像大众汽车集团一样,既有宾利、布加迪这样奢侈品牌;也有奥迪这样的高端豪华车品牌,也有大众这样的低端品牌。这样可以延伸企业产品链条,实现对目标客户的全覆盖,从而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首先vivo跟oppo,他们不是一家公司的,他们是一个老板的,这个老板就是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段永平,当时把步步高拆分成三块有一块是做dvd,cd,还有一块是做手机,最后一块负责教育电子业务,三家属于完全独立的不同公司。
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他们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脸。最早出现的是vivo,想当年vivo应该算是拍照功能最好的安卓机。这个不是我说的是好几个业内科技类的记者评价。
但是vivo一直比较低调。dvd没落后,负责DVD这家公司也开始做手机,然后就有了oppo,oppo跟vivo的打法完全不一样,通过请各种各样的明星撒钱疯狂的冠名代言,活生生的把存在感刷了出来,而且非常注重拍照功能的研发。
段永平也是一个神人,当年他就是花了六十二万美圆跟巴菲特共进晚餐,像巴菲特讨教了很多商业逻辑投资技巧,在投资方面也狠牛逼,二千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他当时0.16美元一股市价,买入了跌到谷底的网易股票,据说当时花了两百万美元,后来网易的股票涨到了九十九块钱人民币,他卖掉了,这个事情到现在都被很多基金公司的经理拿出来当案例说。还有他180元购入茅台,394元卖掉的案例。
段永平的投资眼光和市场定位一直都非常准确。vivo跟oppo定位就非常清晰,两者就是从拍照美观价格在两三千元左右的年轻市场出发,牢牢占据他们的眼球和口袋。
从一个故事说起。有个人去菜场买西红柿,他先看到了左边有个卖西红柿的老大娘,就问:“西红柿多少钱一斤?”老大娘说:“五块钱一斤”,接着,这个人又看到右边也有个卖西红柿的摊位,摊主是个年轻小伙子,一问价,这边才卖三块钱一斤。于是这人就在小伙子这里买了两斤西红柿回家了。到了晚上,左边那个老大娘对着右边卖西红柿的小伙子说:“儿子,收拾一下咱们今天可以回家了”。
所以,不管消费者你选择了购买哪一家的西红柿,都是同一家人在赚钱。这也是类似所谓的市场多品牌战略。
所谓多品牌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利用自己创建起来的一个知名品牌延伸到开发出多个知名品牌的战略计划,并且多个品牌相互独立,而又存在一定的关联,而不是毫不相干,相互脱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