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退伍军人的农村创业故事
说起今年的桃子,高俊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国庆前后的半个月,桃子就卖完了,还有好多人没有买到。”高俊告诉记者,今年两万多斤“国庆桃”根本没有进市场,直接在桃园就被采摘完了,最近还不断接到市民买桃子的电话。
返乡创业,
荒山变果园
2007年,高俊从部队退伍,看到家乡面貌依旧,他选择外出打工,到广东、浙江等地当过学校教官、餐厅厨师。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厌倦了在外漂泊的生活。2015年,高俊回到家乡。
家乡为什么贫穷?高俊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留守在家的几乎是老弱病残。村上没有任何产业,村民仅靠传统种植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很艰难,高屋村因此成为了贫困村。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高俊返乡后因地制宜,在自家田里试种了几亩荷花,搞乡村旅游。每年荷花盛开时,许多游客来到高屋村赏荷花、采莲子,他也顺势开起了家庭农家乐。试种荷花取得成效后,高俊与朋友合伙成立了东兴区华俊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了荷花的种植规模,打算把产业做大做强。
然而,荷花只在夏季盛开,花谢后就没有了游客。村上要发展,产业不可单一。就在高俊四处考察可在村上发展的产业时,战友一语点醒了他,“高战友,你试种桃子如何?”
2015年10月,通过战友的推荐,高俊引进了韩国的蜜桃品种,改良后命名为“国庆桃”。他第一年流转了10亩土地试种,第二年桃子挂果,试种发现,桃子适合在当地栽种,而且口感好,市场价格高,有发展前景,他决定扩大种植规模。
听闻此事后,高屋村4组一老大爷找到高俊,“山坡上的地荒了多年,怪可惜的,希望你能整理出来种果树。”
2016年,高俊把10多亩荒山开垦出来种上了桃树,今年,桃树全部挂果。
站在高处看桃园,高俊欣慰地说:“过去这里是杂草丛生的荒山,如今变成了繁茂的果园,山村的落后面貌正在发生改变。”
迎难而上,
创业终获成功
创业路上,高俊也遇到了挫折,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向前。
当初,听说高俊要在村里开荒种果树,有的村民表示质疑:“高俊这个娃儿读完书就去当兵,在家里也没有种过庄稼,投资这么多钱搞种植,行不行哟?”妻子听到村民的话,也开始担心起来,劝高俊三思而后行。
“如果连创业的勇气都没有,那就只有一事无成。”高俊毅然决定勇往直前。
2015年10月,第一批桃树种下后,由于缺乏经验,成活率只有10%,损失6万多元。刚创业就遭遇损失,高俊精神上受到了打击。村民、家人都在看着他,他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高俊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发扬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查找原因,请来果树嫁接专家现场指导,终于,第二批桃树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如今,荒山变果园,桃子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不仅自己实现了增收,还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村民张林夸赞道,这个年轻人不愧是退伍军人,身上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闯劲。
谈到今年的收入,高俊表示,挂果率达到了70%,“国庆桃”收入20万元,桃树林下养殖的家禽预计收入10多万元。
“9月29日采摘节当天,桃子、家禽共卖了4万多元,创下单日收入最高的纪录。”高俊的合伙人刘东华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桃子在果园就卖完了,根本不愁销路。
不忘乡亲,
带领村民共致富
在高俊的果园里,鸡、鸭在桃树下四处觅食,工人忙着修剪枝条。“我在合作社上班,不仅有工资,还有分红,今年脱贫一点问题都没有。”高屋村4组村民高德兵告诉记者,他家是因病致贫,2015年被认定为贫困户,2016年,他把两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并在合作社上班,顾家挣钱两不误。
创业走上正轨后,经济效益逐年增加,高俊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帮助两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今,合作社有固定工人4名,果园繁忙时,更多村民来此上班,实现就近就业。
“桃子甜、脆、汁多,我国庆节买了40多斤送亲戚。”高屋村村民李阳告诉记者,这个季节能够吃到新鲜的桃子,确实不一般。据了解,高俊种植的“国庆桃”,目前在内江较为少见。
“准备明年培育果树苗,分给村民们种植,带动大家发展种植业,共同增收致富。”高俊说,明年还要扩大果树种植面积,增加林下养殖规模,解决更多村民就业问题,让高屋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