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字类>正文

【书评】自然趣中悟, 科学玩中学

发布于:2020-01-08 15:36:08发布者:天晴网友| 评论:1条

几个月前就知道有一套装帧精美、制作精良的《自然趣玩屋》丛书问世,当我知道这套丛书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馆顾洁燕、徐蕾领衔的专业团队创作,并且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芮东莉责编时,我对这套书已有相当的阅读期待。承蒙上海自然博物馆相赠一套,但刚拿到手还未仔细翻阅便被朋友借去,且至今未还。如今这套书已进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荐的书评名单,作者邀我为这套丛书做一评论,得知我手边无书又快递来一套。为做书评当然要看得仔细一点,于是假期中的两天就在阅读中度过了。

微缩版的自然博物馆

先说说读后的第一感觉。有位专家在这套书的发布会上说,这套书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缩微版的自然博物馆,浏览后感觉此言不虚。这套书共30本, 知识点涉及动物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天体宇宙学、海洋地质学、人类学等,尽管涉及面宽但都围绕生命起源及其演化而展开,这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特色极为吻合。

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只有两年,但已经以专业一流、展教一流、服务一流闻达于业内外。在看这套书时,我往往会和馆里的展示内容对应起来, 确实有内容和叙事方式上的内在相关性。但是这套丛书绝不是搬来之作,从内容选取到表现方式、结构设计乃至话语体系都有其全新的设计。

《自然趣玩屋》(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年)

其实也正是由于和自然博物馆展示主题的接近性, 这才避免了我担心这套少儿科普读物与《十万个为什么》(以下简称《十万》)的雷同。第六版《十万》代表了中国少儿原创科普的高峰,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某种范式,以致后来的少儿科普很难不受到《十万》的影响。但《自然趣玩屋》做到了,这个做到就是不走百科全书式的路子,仅选取一点,如就以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为纲讲好故事,而这个恰是最能激发许多少儿兴趣的部分。

选题明确当然至关重要,但如何呈现或许更为关键。从读者的角度,这套丛书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大量的手工绘图和插图。在美图泛滥的时代,看到这些用笔细腻、刻画精到的手工绘图立刻会想到艺术品。对插图的美好回忆来自年少时读的《海底两万里》,书中有一些配合内容的木刻画,如摩尔船长在水下看到张牙舞爪的章鱼的插图版画,这些画面曾让一个懵懂少年萌发过要从事水下考古的梦想。我想许多孩子都会首先被书中这些绘图吸引住,然后才去看文字。

讲好故事,激发探究本能

这套书文字的表达是时尚而引人入胜的,本人在浏览时会不时因作者趣意盎然的文字而从内心为之点赞,如书中对手的表述:在哺乳动物中,人类的双手是最精巧灵活的。无论是能与其他手指接触的拇指,还是纹路千差万别的掌纹和指纹,手的每一部分都隐藏着一个进化密码。对恐龙灭绝的表述:中生代陆生霸主恐龙怎么在6500万年前就突然集体消失了呢?有些科学家认为这都是星星在捣蛋!这些调皮的星星叫小行星,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碎石块。它们就像行星一样,围着太阳转,但有时也会撞击到地球上。激动的它们想用火球和分裂术作为见面礼,毫无准备的恐龙也许就被这股热情给“征服”了。关于岩石:你见过像五花肉一样的石头吗?你知道哪种石头可以浮在水面吗?你相信岩石也有变身术吗?很高兴你愿意打开这本书,这至少说明你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正如岩石的世界也并非大家认为的那样灰暗生硬。

除了绘图、文字是亮点外,整套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用心,不是灌输知识给 你答案的过程,而是启发、诱导小读者自己进入并获取答案的过程。其在设计 上的一大特点是处处留白,让小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填充,而且书中还留有很 多需要小朋友动手做的小制作的设计,包括游戏的设计。可以说作者把想传递 的每一个知识点的获取过程都精心设计成有趣的游戏过程,而且这些过程都可 以线上传递到自然博物馆。这些用心的设计为小读者提供了走近科学王国的更 多通道和空间。

上面提到,这套书的选题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的生命起源和奥秘的主 题,以及该馆自主开发设计的一系列启发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逐步走近科学 探究之门的活动有关。譬如,叶子、种子、荷叶、昆虫、蝴蝶、蛛网、鸟巢、 发光动物等大家耳熟能详、看似非常简单的物种和生物学现象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值得探究和认知的东西,一层层剖解这些认知的形成过程不仅还原了科学知识,更能激发小朋友探求未知的兴趣。同样,岩石变迁、地球圈层、恐龙灭绝、珊瑚岛培育、外来物种、生命奥 秘、宇宙奥秘等中、宏观尺度的自然现象也是青少年非常感兴趣的,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也有助于孩子逐步建立演化观、生态观和宇宙观。

由此我对这套书的整体评价非常肯定:它确实起到了把自然博物馆搬到每个爱科学、愿意走近科学的小朋友及其家长的手上的效果。由于其注重视觉直 观性、寓学于玩,让每一个小读者成为科学发现过程的参与者的特色,这套书很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少儿科普图书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商榷的几个小点

也因为爱之过甚,我拿在手上反复看、琢磨,觉得本书还是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

一是还可以在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适当做些引向未知的延伸。我理解这是一套以激发小朋友自然探索为目的编写的丛书,既然是以科学探索为终极目的,那就希望让小读者通过阅读和动手不仅能大概了解某个科学发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还能导引未来的科学探索者能围绕这个科学发现再做一点延伸。

如本套丛书围绕昆虫、蜘蛛、发光动物、变形蝴蝶等都介绍了不少有趣的知识点及其认知过程(也是科学探索过程),但如能再适当(一段话就可以)延伸到这些物种和人类的关系,譬如有些在仿生学、生态学上的意义,典型的如蜘蛛和蚕经过上亿年的演化,形成了非常精妙的纺丝技术,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低耗地纺出力学性能优异的动物丝。尤其是蜘蛛丝,其韧性超过任何一种合成纤维。国内外学者十多年前就在以蜘蛛和蚕为师,开展仿生制备人造蜘蛛丝的研究。

这些物种和人类的关系现在书中都有涉及,但如能在这方面再强化一点,则会起到激励小读者今后朝这方面努力的启示作用。毕竟这套书的读者对象是 6~15 岁的少年,而15岁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从知识点来讲,适当延伸讲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会激发这些孩子观察身边物种的兴趣。同样,地球圈层、珊瑚岛、甲虫等的生存状态都与气候变暖有关,适当引入有关气候变化的内容有助于未来的自然奥秘探索者关心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可接受性上还可改进。这套书的读者对象是6~15 岁的少儿(及其家长),跨度是比较大的。但平心而论,这套书对大多数 6~10岁的孩子来讲是偏深的,而对 14~15 岁的孩子又觉得稍微浅了。当然我理解编者的意思是想这套书能陪伴孩子整个成长期,这样考虑自然是站得住脚的。但也希望再版时能考虑更精准地应对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可接受性的问题。

三是在科学概念的表述上,连贯性有待提升。或许是因为篇幅和体例的限制,本丛书中有几本在科学概念的表述上有明显的跳跃和不连贯。如《生命的密码》一书中的第二小节由基因特工队马上就跳到转基因,之间没有过渡,显得有些突兀,而后面碱基配对和密码子的游戏又稍有难度。对此我的一个建议是,这套丛书再版时可以增加相关知识点的背景文字、图片的链接和自然博物馆相关内容的视频链接,这些链接二维码嵌在书的相关章节,既方便了读者,也增加了内容,也可部分解决上面提到的因篇幅限制有些内容表述上的不连贯问题。

与游戏机、动画片争夺孩子

瑕不掩瑜,我理解这套书实际上是在和游戏机、动画片争夺孩子。6~15岁的孩子正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如能在这个时段多一点类似《自然趣玩屋》这样的好玩有趣的科普类读物,在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最需要的时候及时送到,那或许能为扭转一些科学家担忧的现在愿意报考科学、以科学探索为业的孩子越来越少的社会现实提供一点帮助。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这套丛书的作者、编者、出版者怀有深深的敬意。

作者简介

江世亮,《文汇报》高级编辑、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本文转载自《科普创作》2017年第2期。

《科普创作》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以刊登科普科幻原创作品及评论为主,欢迎投稿订阅。投稿邮箱:kepuchuangzuo@126.com;联系人:姚利芬。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范文精选+更多
  • 【元宵节作文】元宵节记事

    大家知道不少节日知识吧,那么关于元宵节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那么,下面跟随天晴资讯网小编来看看吧,好多好多的元宵节知识哦! 今晚,妈妈带我去中山公园看花灯。刚进中山公园

  • 【新学期寄语】畅想新学期

    本文是有天晴资讯网(祝福语频道)为您独家准备的寄语栏目主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暑假眨眼间就过去了,我已经成了个五年级的学生。要来畅想一下新学期,那可以谈到很多点。

  • 【书评】那些人间之美与追逐美的人读《当数学遇上诗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开办柏拉图学园之后,非常重视和推崇数学,在学园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这是很多人所知道。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年轻时

  • 【书评】慢慢走,欣赏啊以细读方式进入刘慈欣的科幻世界

    作为当前中国科幻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刘慈欣作品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而关于研究路径和方法,学术界仍在探索之中。目前就笔者所见,对单部作品或者几篇作品进行的研究比较多

  • 【书评】中国乃园林之母读威尔逊的《中国——园林之母》

    100多年前,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威尔逊到中国西南考察,最后写成一部游记叙事形式的著作,谈论他在中国西部地区前后4次,历时12年,采集植物标本6.5万余份,将1500余种原产中国西部的

  • 【书评】太空钢琴的巡礼

    太阳系是浩瀚宇宙中受到太阳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孕育了宇宙中极为重要的人类文明。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生命在太阳系中这颗名叫地球的行星上,已繁衍生息了

范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