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天地>正文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精选

发布于:2019-07-12 16:51:19发问者:天晴问友| 评论:1条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精选,本文:《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精选如下: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小说家的村上春树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作为小说家对界评论的解释和看法。不过,看完全书后,我几乎不太记得他说的哪些具体观点,唯有一段话记忆深刻“当时我们(所谓我们,指的是我和太太)过着非常节俭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甚至连一只闹钟都没有。也几乎没有取暖设施,寒夜里只好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睡觉。猫咪们也使劲儿往我们身上贴过来。”

“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我当时就笑喷了,无法想象村上君搂着猫咪睡觉的样子!不过,我觉得村上君的确是“猫型人格”。所谓猫型人格,就是不擅长交际,当然也不屑于无聊的交际,自己安安静静过自己日子的人。而相对而言的就是狗型人格,也就是喜欢交际,或者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佯装成喜欢交际的人。这让我想起初中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读过一篇文章,是中考满分作文。作者以猫的视角写自己一天的生活,其中穿插最多的是碰到狗(或狗型人格),如何跟狗(或狗型人格)打交道(颇有点儿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韵味)。最后总结说,猫是出世的,狗是入世的。所谓出世,就是自身有一套哲学理念,并且自认为自己的哲学体系是最好的,对于不同的观点,不屑于争辩,不屑于来往,所以不擅于跟人打交道,喜欢独来独往;而入世,是非常擅于随着时局变化改变自己的言行,比如擅于阿谀奉承,喜欢随声附和,这样的人看起来就是圆滑,也没有个性。

村上春树是个猫型人格,体现在他很少在公众视线里接受采访,阐述自己的观点,而这一次专门出书是为了给外界这些年来对他的误解做一次说明,并且在每次说明之前,他总要说这是他自己的观点,不代表大众。所以说,他是一个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不喜欢无聊的交际,另外,他是一个很珍惜自己个人观点的人,不喜欢随声附和,当然也不希望煽动别人来附和自己,说白了就像一只猫那样,清高又虔诚。比如他谈到外界对他的评论,说他两次入围芥川奖都没有得奖,随后边远离奖坛,外界说他有意为之。他解释说,首先自己并不在乎是否得奖,其次入围的两部作品(《且听风吟》和《1973的弹子球》)也不足以获奖,再次他认为对一个作家来说,更重要的是有读者愿意读你的书,买你的书,而不是得奖。这就像魏如萱唱的“有才华的人唾弃金光闪闪的奖座”。

猫型人格的人的确很吸引人,因为他有个性,有思维深度,也更专注与埋头做实事,但猫型人格的人也有其瑕疵,比如性格容易怪癖,也有些固执,更不懂得人情世故。所以,我觉得应该要做一个兼具猫型人格和狗型人格的人,有自己的个性和观点,这点真的很重要,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常常习惯接受别人的观点or鸡汤,却很少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脚踏实地做事,但同事能够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技巧,当然,做好这样的人会非常难(所以说人生是一场修炼)。

作为一个即将奔三(心态依然十八岁)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地生活历练,逐渐积累和沉淀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被外界观点左右,也能够脚踏实地做实事,练出真正的技能。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精选

这一本作者自传式的书花了不到五天时间就读完了,速度应该是慢的,哈哈。

豆瓣上标记“已读”之后,看到短评765条,书评只有62条,想了想,书评大概应需要对书读得比较透彻,还是先写个读后感得了吧。

村上春树的书,我其实只读过两本,第一本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第二本就是这本了,还有本《海边的卡夫卡》没读,然而总觉得已经读了很多他的小说似的,大概因为以前最常去的地方是书店,随处可见他的作品。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一本,读起来很轻松,作为读者的身份就像一名记者,村上春树是被采访的作家,向你娓娓道来他的写作经历、生活经历和一些随感,作者运用的都是很平实的语言,但好多次都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第二章,村上春树刚当上小说家那会,那是他的文风、写作手法还都没确定,第一本《且听风吟》写完以后不够满意,重新写了一遍,之前的旧稿没保存,“当时想,这玩意儿留着有什么用?随手就扔进了垃圾箱。”

比如第三章,获得芥川奖的提名,但始终没能真正拿到芥川奖,有次逛书店,“发现里面堆满了书名类似《村上春树为什么没能获得芥川奖》的书。我没翻开读过,不知道内容如何——自己毕竟不好意思买吧?”

其中也不乏很多能引起共鸣的人生感悟:

比如,一个人但凡想要去触碰其他领域,尤其专业性强的领域,通常会被以那一领域为专业的人瞧不上,如果这个人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久而久之,他们又会觉得,啊真拿他没办法,默许他同席就座。

比如,他在写到原创性的时候,提到“许多人本能地憎恶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的确是这样的,比如微信刚出来那会,很多人开始在手机里下载并使用这个APP,但我当时很抗拒,觉得凭什么要让我用陌生的APP,重新学习它的使用方法呢?后来发现,微信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方便,用起来其实超级简单。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暂不一一列举了。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他提到一点,写长篇小说,每天给自己规定一个量,不多不少,比如10页400字的稿纸,那么坚持每天写那么多,写完10页还想写,要控制不写;写不满10页也要逼自己写够数,这点是我之前不能理解的,小说应该属于艺术,艺术得是“随意而浪漫的啊”,其实,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的误解,后来村上春树自己也提到,世间大众想象的小说家,应该是过着自甘堕落的生活,置家庭于不顾...有时沉湎于美酒,有时沉溺于女人,总之是随心所欲无所不为,从这样的颓废与混沌中催生出文学来的反社会文人。事实上,至少对村上春树本人而言:肉体上的节制,是把小说家继续当下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村上春树是个酷爱读书的人,他说:“说到书,我就像握着铁锨往熊熊燃烧的炭窑里乱铲乱投一般,一本又一本,如饥似渴地度过各种类型的书。单是一本本地品味和消化,每天就忙得不可开交(消化不了的更多),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为其他事胡思乱想。”我也想渐渐靠近这种生活方式,未必是读书,投入任何一种兴趣爱好,想必生活就不会那么艰辛,反而充实了。

这大概也是对自己2017年的要求吧。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经典名著《论语

  • 读《曹操荡平中原》有感

    读《曹操荡平中原》有感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读《曹操荡平

  •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

  • 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

    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

  • 读《代号为同桌的机器人》有感

    读《代号为同桌的机器人》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

  • 读《如果骆驼不会唱歌》有感范文

    读《如果骆驼不会唱歌》有感 ,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

文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