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小说《最好的我们》读后感,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青春励志小说《最好的我们》读后感,本文:青春励志小说《最好的我们》读后感如下:
导语:
八月长安小说《最好的我们》主要讲了耿耿因为爸妈离婚,使她变成学渣少女。初三的努力让她竟然考进重点高中,虽然功课摆尾,但同桌学霸余淮使他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两人感情萌发。高考两人失去联系,七年后,两人意外重逢。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1:
作为一个大三的毕业狗。来不及回想高中,大学已经又要走完。突然看《最好的我们》觉得高中三年一幕幕在重现。心里说不来的感觉,于是决定用笔记下此时的心情。
好久没写读后感,不知从何下手。突然想下笔,手指落在键盘上却打不出一个字。也许这就是青春最让人回味的感动。
前段时间,那部《何以笙箫默》开播,又掀起对与青春的热浪。与《最好的我们》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抒写大学到毕业的小说,《最好的我们》是一部抒写高中三年青春的小说。但是主题却是一样,一样的女生爱上一个优秀的男生,偏偏这个女生不会读书,偏偏这个女生很喜欢拍照。偏偏在《何以笙箫默》,默笙第一张拍到的就是何以琛,这个法学才子,而《最好的我们》是耿耿跟余淮碰面的时候,耿耿也一样拍到余淮,这个冲击清华北大的人如此相似的开始却不一样的结局,最后何以琛依然很辉煌,可是《最好的我们》的余淮却因为家庭背景无法继续读书,但是最后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他们都在一起了。《最好的我们》写的是高中三年,而《何以笙箫默》写的大多是毕业以后,这是最大的差别。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看到《何以笙箫默》的原著只看到电视剧,所以我的观点还是片面。我相信原著一定很精彩。
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是每个人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将那些青涩回忆深藏。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说因为高考,经历过毕业的人都会说找工作。我还没毕业,我就谈谈高考吧。
记得同学前几天跟我说:你是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何必担心害怕这个呢?参加完高考的人真的坚不可摧吗?参加完高考的人就一定踏过未成年的那道坎了吗?参加完高考的人就真的高中的自己说再见了吗?真的跟高中一点都没有关系了吗?就真的能忘记高中所有青涩的回忆了吗?不能。所有的回忆只是被深藏,但是却没有办法被遗忘,如果哪天重新拾起,那一幕一幕都将重现。
高考完,有人到了远方,有的人依然在,却顾不得去相伴。高考开始每个人都面向新的未来,但是是否有人发现大学既没有重新开始,却也忘不了过去。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重新被掀起,就一发不可收拾。那种说不出的感受。那些不能说的秘密重新燃起欲望。
这部小说在2013年首次出版,可想而知,作者大约在2012年写这部小数,那时候,我刚好高中毕业。也许也一样的情愫,却没有好好抒写出来,却没有用心好好想想好好做个决定,觉得很是后悔。假如当时,如大学一样勇敢,我会怎么样呢?不敢想象,但是时光不能往回走,一时的冲动只能换来遗憾。也许这就是青春。我相信到现在活了20多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曾这样喜欢过一个人,也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我们的青春存在过,只是过了高考,我们把这个人深藏。
希望看到的人,你可以勇敢去把握你们的青春,青春没有界限,不是过了高考,过了大四你就没有青春,只要我们相信,青春永远在我们的身边。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我们在青春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我们心中的那个人。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2:
很多电影都喜欢回忆青春,像《致青春》《何以笙箫默》,每当这些有关青春的电影电视剧上映的时候肯定会引起一番热评,不管这些别人的青春是不是自己的青春,反正肯定会引起自己对青春的一些共鸣。就像现在爱奇艺每周五周六播出的《最好的我们》,讲述高中时候懵懂的青涩的带着青春气味儿的爱情……
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这样的一首歌《北京东路的日子》,它是南京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6)班学生自编自演的原创毕业歌,歌词里很贴近高中生活的话总是会让人想起自己的高中三年的生活,虽然我的高中生活真的很平淡,但是这些歌词也总是会让我们热泪盈眶。像“表示从一楼到四楼的距离,原来只有三年”,像“各种季度洋流都搞不懂,还有新视野,各种曾经狂热的海报照片,卖几块几毛钱”,只要有过高中生活的人,这些真的太相似了,这也是为什么已经26岁的我听到这首歌还会哭了……
同样刘昊然演的《最好的我们》同样讲述的是高中的生活,它是根据八月长安的小说《最好的我们》所拍的电视剧。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特别火热的也是由小说改编过来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它也是讲述学校时的爱情,这是它说的是大学,《最好的我们》是高中。
我自己感觉《何以笙箫默》和《最好的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最好的我们》因为是高中生活,它不像大学生活那么的自由,它每天的时间必须呆在教室里,面对不停的考试、很多很多的试卷还有学文学理的选择以及逃不掉的家长会,而大学就不一样了,更多的是学习以外的生活……
但是《何以笙箫默》最好的地方在于电视剧真的是原版的小说,几乎是一模一样;但是《最好的我们》就不是了,真的改编了很多……
虽然《最好的我们》中其他的情节跟小说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很多的地方还是感觉很有些看不懂,就感觉没衔接上似的,这就跟电影版的《何以笙箫默》特别的相似,如果你没有看多电视剧版的《何以笙箫默》你肯定会看不懂电影版的《何以笙箫默》。
记得电视剧里耿耿去见爸爸的第二个女朋友,见到了小林帆,小林帆想吃虾却碍于自己的妈妈不敢夹于是耿耿自己主动给夹了,这里电视剧里虽然也有演,但是我自己看不出来耿耿当时的悲壮心情,而小说里的解释让我们更清楚了…还有为什么β蒋年年会喜欢上张平的白衬衫……
跟电视剧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小说里的心里描写,不仅仅包括耿耿慢慢的喜欢上余淮的过程,还包括像高中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的考试的描写过程:你假装自己在做题,实际上笔尖都不曾落在纸面上,只是为了和别人一样忙碌,躲避监考老师的目光,抢救岌岌可危的尊严……
这样的考试经历,我想每一个经历过考试的人都有着这样的心理过程,何况是学渣的我……
《最好的我们》小说其实着重还是说的耿耿与余淮高一的生活,这里面有大家都难忘的校庆、有大合唱、还有难忘的家长会,更有耿耿慢慢喜欢上余淮的过程……
相比较于电视剧的仓促,小说里更详细的描述了耿耿喜欢上余淮的过程,像涓涓细流似的,从一开始的“我们做同桌吧”到后来的慢慢的倾诉自己的心事,没有电视剧里的三角恋。我喜欢这样的故事情节……
《最好的我们》里还有一个让人特心疼的女孩儿--简单,真的人如其名,简单的名字,简单的人。就像小说里写的,简单出生在一个特别幸福的家庭,不管自己学习怎么样,父母都会给她最多最多的爱。她的生活也很简单,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β,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男孩儿--韩旭。
但是这个男孩儿终究还是不能和她在一起。简单为了韩旭放弃了学文就因为韩旭说了一句“再也碰不到像你对我这么好的人了”,就这样简单心疼韩旭放弃了自己的前途……
但是韩旭的无情终究还是伤害了简单,一个简单的女孩儿……
《最好的我们》小说看到最后特别特别特别的心疼余淮。跟《何以笙箫默》一样,赵默笙悄悄的离开了何以琛,何以琛不愿将就的等待了赵默笙7年。《最好的我们》里余淮自高中毕业以后就消失了,耿耿一直记得余淮高中毕业以后要跟他说一句话以后,可能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耿耿没有心思去谈男朋友,一直一直等待着余淮的出现……
后来余淮还是出现了,他已经不是高中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妈妈的生病他没有去上清华,妈妈的再次生病他不能继续在美国读下去,而相对于现在的耿耿,她已经是自己创造的摄影工作室的老板,并且生意也不错。这样的落差让他不敢再继续的面对耿耿,即使耿耿主动的吻他,并且问他高中毕业后所说的话,他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情……
所以特别的心疼耿耿这几年的坚持,连自己的初吻都是主动给余淮……
更心疼耿耿与余淮这几年的青春与隐约的爱情……
更让我心疼的还是余淮的骄傲和自尊……
所以当小说读到最后的时候,我哭了……
最后小说里耿耿一直叫学姐的洛枳和余淮的偶像盛淮男的爱情彻底的感动了耿耿,之前耿耿在墙上看到了洛枳偷偷写的话:洛枳爱盛淮男,没有人知道。但是最后洛枳和盛淮男拍结婚照的时候,盛淮男写给了洛枳:盛淮南爱洛枳,全世界都知道。
这个场景感动了耿耿,更感动了我,我想会感动更多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还是喜欢小说里专情,没有电视剧里三角恋。
在小说里,从高一到高三毕业,一直都是以主人公耿耿的心理描写来描述她对同桌余淮的暗恋,但是余淮从来没有跟耿耿说过一句他喜欢她,只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他很兴高采烈的要跟她说一句话,这句话可能会是说:我喜欢你。但是耿耿没有等到余淮来说,这可能就是这句话让耿耿等了六年的时间,更主动的去问他……
整个青春里耿耿喜欢余淮,但是余淮喜欢耿耿吗,这一直签着读者的心……
最好的我们,耿耿余淮,最好的青春……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3:
提到李开复的名字,似乎关于他的消息就会从四面八方而来,他的许多的故事似乎都像是传奇一般,强大得仿佛神话人物,心中不免充满了敬仰:我们都是凡人,委实体会不上金字塔端的风光,那些辉煌成就的体会,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顶点。
细细品读,书中并没有太多个人英雄主义的丰功伟绩,用最平凡的语言阐述他眼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逻辑缜密,案例清晰,语言流畅,不由得对他阅历的广泛,观察的细致,知识的渊博,思维的深厚,观点论据的精辟深以为然。
他提出的同心圆的观点,适用于每个人: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求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面一环......
静下心来想想,其实我们谁不想成功,谁不想做最好的自己呢?只不过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李开复这样明白和坚定,我们时常徘徊我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我们缺少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没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分辨不出两者的不同;我们未必诚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我们胆怯积极主动:对自己负责,自己把握命运,充分准备,积极争取;我们缺乏同理心:坦诚相待,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严于律己,反省和改正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姑且把同心圆比作做最好的自己的依据吧,对于成功,李开复提出多元化的成功模式,就像人们对于幸福的期待一样,我们很多时候消耗的是人生的幸福时光。按照李开复的同心圆,参照“做最好的自己”依据,努力的剖析、思考自己,“追随我心”,向着成功的方向奔去。
很多大道理都是知易行难,在繁花似锦下,我需要做的就是找出最需要也最适合我的那朵玫瑰,填补心灵的空白。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妨读它时多对照自己,收获颇丰。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的大道理,照搬过来未免教条,也不必每一句都理解的如何深刻,在不同时期,我们的价值观会发生变化,但是常常的读它,会让我们明白人生、梦想、成功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