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天地>正文

郝景芳《北京折叠》优秀读后感

发布于:2019-08-03 19:53:51发问者:天晴问友| 评论:1条

郝景芳《北京折叠》优秀读后感,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郝景芳《北京折叠》优秀读后感,本文:郝景芳《北京折叠》优秀读后感如下:

导语:

《北京折叠》获得了科幻界最高荣誉奖雨果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凭《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中国科幻作家再一次获此殊荣。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郝景芳《北京折叠》优秀读后感:

因为去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我开始关注这个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奖项。不过别误解,雨果奖的设立不是为了纪念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而是为了纪念来自卢森堡的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雨果奖是一个颁发给科幻或奇幻小说的文学奖,与星云奖同为科幻界最受瞩目的年度奖项,下设最佳长篇小说奖、最佳中篇小说奖、最佳短篇小说奖等。

郝景芳著的《北京折叠》入围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部小说最初于2012年12月发表在清华大学学生BBS水木社区科幻版上,当时就以其细腻的语言风格,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合二为一,逐步引起了读者的注意。2014年2月,《北京折叠》发表在《文艺风赏》上,随即被国内知名的主流文学期刊《小说月报》选中,发表在2014年4月号上,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2014年11月,《北京折叠》获得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短篇小说银奖,并入选科幻小说集《想象力的盛宴》。

很早之前就在《小说月报》上读过这部小说,当时虽然为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折服,但读后感觉这更像是一部揭露当下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与刘慈欣著的《三体》和安迪·威尔著的《火星救援》这样的硬科幻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小说中提到的三个空间基本上是现实社会和环境的写照。

作者笔下的北京,城市被划分为三个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三空间处于土地的正反两端,当第一空间存在于地表时,第二、三空间则沉于地底。每过24小时,整座城市会发生翻转。翻上地表的城市开始生活运转,而被翻下去的空间里的人则进入睡眠。人为分配的不仅是空间,生活在第一空间里的五百万人能够享用连续的24时生活。而当他们陷入睡眠时,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间,则需共享这宝贵的24小时--第二空间生活着2500万人口,从次日清晨6点生活到夜晚10点;第三空间生活着5000万人,从10点工作到清晨6点,随后他们再次集体进入睡眠,地面翻转,第一空间的人们开始重新接管城市。每个空间里的人们独立生活着,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说的主线并不复杂,情节也比较平淡。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受生活在第二空间的研究生秦天委托,去给他爱慕的生活在第一空间的女生依言送信传情的故事。整个故事就发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内,老刀经历了三个空间的旅程,最终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报酬,返回了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

小说中城市被划分为三个空间,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这也可以理解为把人划分为了三个阶级,只是这种阶级划分不再是理论上的,也没有暴露出明显而激烈的冲突,而是物理层面的隔离,甚至连时间也被人为划分,像第三空间的人每天真正活着的时间只有8小时,此外就将进入强制休眠。

作者笔下不论在哪个空间的人们生活的都很正常,表现也都很温和。小说的主人公一番游历后,也并未对这个制度产生更激烈的情绪,但说实话,恰恰是这种莫名的和谐,让我读后细细思量,倍觉恐惧。

在常识中,上层阶级的享受往往是建立在对底层社会的无穷的压榨基础上的,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往往挣扎在痛苦的边缘,这样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当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不堪忍受后,往往会奋起反抗。但在小说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多数人已经不再必须参加劳动,机器人足以完成绝大多数工作。像老刀所在的第三空间的垃圾工们,垃圾完全不需要这么多人来处理,处在第一空间的管理者们只是怕他们失业,让他们手头有事做而已。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剥削阶级通过剥削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赚取利润。而小说中像老刀之类的垃圾工们的劳动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谈不上榨取剩余价值,当然也就不存在剥削了。这样的结果更容易产生阶级的固化,造成更严重的社会不公平。

小说中三个空间的划分也体现了社会深深的不公平。第三空间规模最大,人口最多,但绝大多数是劳动艰辛收入微薄的社会最底层;第一空间则是有着优越的环境享受丰富的物质,且统管三个空间的贵族阶层;第二层是中间层。第一空间人均占有的自然空间和时间资源都最多,第三空间则拥挤不堪而且时间分配上只有第一空间的1/3且是晚上,可以说是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虽说只是一部只有短短两万多字的科幻小说,但对照当下的中国,却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得到雨果奖评委的关注,得益于一部名叫:《看不见的星球: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的出版。这本由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刘宇昆翻译,美国著名出版公司Tor Books出版的科幻小说集,共收录了13篇来自中国的科幻小说和3篇科幻方面的论文,囊括了包括:刘慈欣、马伯庸、陈楸帆、夏笳、糖匪、程婧波等多位作家的作品,其中一篇名为《看不见的星球》的作品亦是郝景芳的文章。而去年获得雨果奖的《三体》,也是刘宇昆翻译的。可以这样说,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中国不论是科幻小说,还是其它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翻译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好的翻译家,不论多么优秀的作品也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且国外优秀的作品,我们也同样无缘一窥全貌。

【内容简介】: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在第三空间,垃圾工老刀一顿早饭要花一百块,老刀一个月工资一万块,而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为了这个花费,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经典名著《论语

  • 读《曹操荡平中原》有感

    读《曹操荡平中原》有感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读《曹操荡平

  •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

  • 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

    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

  • 读《代号为同桌的机器人》有感

    读《代号为同桌的机器人》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

  • 读《如果骆驼不会唱歌》有感范文

    读《如果骆驼不会唱歌》有感 ,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

文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