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天地>正文

看不见的好朋友郁雨君读后感

发布于:2019-08-03 23:21:03发问者:天晴问友| 评论:1条

看不见的好朋友郁雨君读后感,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看不见的好朋友郁雨君读后感,本文:看不见的好朋友郁雨君读后感如下:

导语:

《看不见的好朋友》是著名儿童作家郁雨君创作的童话故事,也是寒假推荐阅读书目。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1】

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地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

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又忆起叶澜教授的话:“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于是,我重新给自己定位,找准努力的方向——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首先,爱教育这个职业。教育中有很多乐趣,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的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他们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有时,一分耕耘不一定会带给我们一分回报,但是,只要看到孩子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就是快乐的。

其次,要爱孩子。相信每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让孩子有改正的机会,有进步的可能。网上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责难。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争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忧虑。在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妒忌。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忍耐。在鼓舞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信。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感激。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进取。

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也许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是的,为了培育一个阳光正直的人,我们需要用心经营教育。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孩子,相信老师吧,我要让你们的世界洒满阳光!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2】

每当看到一个个笑靥如花的孩子时,我总这样想:假如这个班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懂事那该有多好啊!但现实和我们所期待的往往不一样。总有学生“天真”得令人悲喜交加,理想与现实总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进步,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两者也必然存在差距。人无完人,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当看到同样的一句话,有孩子说上十几遍还是记不住时;当看到个别孩子三番五次说还不知道,一向耐心的我也忍不住有了抱怨,有了抱怨,有时失望也就随之而来了。 但用心读完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后,掩卷遐思,我不禁心潮澎湃。“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又多么富有诗意的话呀!大师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该书分别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个方面,谈了理想中的教育。本书的内容不象有些教育书籍只有空洞的理论和说教,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问题的根源,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理想中的教育,读后让人犹如醍醐灌顶。

我强烈地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3】

现代人的生活被各种技能与需要占满:在城市中生活,必须学会看红绿灯、上下电梯、使用抽水马桶,这些都是初级技能。能分辨各种理财产品、有驾照护照等各种证件的,才算合格的城市动物。要过中产生活,必须会工作、会交际应酬、会虚与委蛇、紧跟时尚(比如知道苹果产品的即时动态并在适当时候更换新产品)。眼花缭乱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等待人们去认识、消费,快节奏、资讯无限膨胀,人们的野心随之无限膨胀,现在无限扩张的城市(就如蒋勋所说上世纪70年代的台北,是永远不能完工的工地)便是一例。欲望像怪兽一样虎视眈眈,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生吞活剥。更快、更高、更强、更多、更有力量,时尚杂志和电视广告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如何拥有出众的“力量”,用钱可以买到彰显卓尔气质的一切!

蒋勋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个世界非主流的、逐渐消失的、古典的、形而上的虚无缥缈的,在这座桃花源中,开满鲜花,琴声悠扬。长河落日,炊烟升起,富春江畔,演出《汉宫秋》。俗世中争斗、机心、苦难、阴谋,得以净化与升华,因为有艺术,耻辱柱上的情种被原谅,美,这朵钢筋水泥中顽强盛开的花,是滋润干涸心灵的甘露,是融化坚冰的暖流,它长在所罗门的土地上,开在佛陀的手心里,映照

在每一颗柔软心上。

爱美之心,百姓日用而不知,春暖花开时,忍不住喜悦,深秋风起,情绪会跟着萧索,为何?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满足虚荣心的各色商品却要开足马力做宣传。个人的美学库存越少,越容易成为时尚和广告的俘虏,越容易迷失在欲望都市。相反,美学库存丰饶,便渴望在纷乱的世界里保有自我,寻找自由。而人们常说的内心丰富,很大程度上指内心有丰厚的美学积累,能明辨是非,善辨美丑。

我们的社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价值观混乱,而审美观停留在低水平的状况,让中国的现代化变得格外丑陋滑稽。香车宝马、美人珠宝,俗不可耐的审美品位不断败坏胃口,各种炫富丑态百出,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东西怎么能打动人?就算拥有世界上最名贵的画作珍宝,一旦用来炫耀,马上变得一文不值。美是用来体味、进入、享受,乃至信仰的,并从中获得力量的,蒋勋谈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如字画、古诗、工艺品、本真的生活方式,并非要炫耀他知识有多么丰富,而是要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可以不那么焦虑,不那么坚硬封闭冰冷。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他讲《长恨歌》一篇,历史上这段爱情故事与乱伦、宫廷斗争、战争、阴谋、擅权等等阴暗面有关,然而,白居易用《长恨歌》原谅了那个可怜的失爱的老皇帝。哦,原来诗歌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读,美,让焦虑的

历史得到救赎。原谅,多么温柔体贴的话语,蒋勋抛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身份,单纯从人性的角度来讨论,将这首诗与这段情分析得丝丝入扣,一唱三叹,相信天下有情人看后定有戚戚焉之感。有情人心意相通,白居易懂唐明皇的思念,蒋勋懂白居易的惋惜。历史学家用政治得失品评人物,诗人用情性的语言安慰尴尬的人们。所以蒋勋说:“语言可以非常粗糙、非常粗鲁,用来伤害或诅咒别人。可是语言也可以非常美,美到让人充满感激,充满对人世间的感恩,所以它可以变成诗。”

天下至美便是善。佛陀和耶稣都曾用花来布道,美的正面力量通往善,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与道德规范一起,构成人类社会稳定与自由解放的两维。爱美的人,绝不会为蝇营狗苟的生活所束缚,会在自己生活的硬盘分区上,为美留下足够的空间,不会忘记美好生活乃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文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