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天地>正文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大全

发布于:2019-07-21 20:40:15发问者:天晴问友| 评论:1条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大全,本文: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大全如下:

导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三国鼎立,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三国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篇幅较大,因此,我在这里简要地写一下对几个主要人物和故事的看法,就从各国首领开始吧。

刘备:

蜀国国君。重情重义,体贴爱民,谦恭下士,深得人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新野一战,刘备的军队被曹操杀得大败,只好进行紧急撤退,但他舍不得百姓,于是带着全城军民出逃,这样一来,大大减缓了行进速度,但黎民百姓更加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刘备不止对人民爱护有加,对下属更是彬彬有礼。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从此对待他们如自己的亲兄弟一般。他三顾茅庐请孔明,之后便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大扩建了蜀国的疆土。因此,刘备是一个拥有道德和正义的君主。

曹操:

魏国国君。阴险奸诈、残忍、刻薄、无情无义、生性多疑。他曾经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诗句,还因为生性多疑而误杀了许多忠臣,最典型的就是想为他治头疼而开颅的神医华佗,被曹操误以为要陷害自己而误杀。 曹操虽然多疑、奸诈,但还是有一些计谋和策略的,如著名的“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不仅如此,他还精通诗词歌赋,写过著名诗篇“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不愧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除了刘备、 曹操以外,《三国演义》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妒贤嫉能的周瑜、机智勇敢的五虎上将等等。《三国演义》将这些人物的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斗智斗勇的场景,更以一种文化现象的形式留给后不尽的思索。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2: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3:

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里刻画了将近200多个人的人物形象。他讲述了东汉时期的一系列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

《三国演义》中我最敬佩的人是刘备,他不但武功好,也很会用兵,而且人品也很好。他不仅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榜样。在跟曹操打仗时,刘备巧用兵器、兵马,把曹操连连击退50里,保护了关羽等人不被敌人偷袭。刘备真是一名好汉!就算自己危险,也先保护别人。最终刘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还消灭了曹操。

《三国演义》里还有我喜欢的当然就是关羽,刘备在跟曹操打仗时,关羽才假装投降,可是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众人。关羽真是古代和现代“忠”字的真实代表。

读完这本《三国演义》后我懂了许多道理,其中一个是:“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经典名著《论语

  • 读《曹操荡平中原》有感

    读《曹操荡平中原》有感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读《曹操荡平

  •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

  • 中学生假期读西游记有感

    中学生假期读西游记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

  • 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

    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

  • 读《代号为同桌的机器人》有感

    读《代号为同桌的机器人》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

文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