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读后感,所谓读后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读后感,本文: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读后感900字如下:
多读书,读好书是市委的倡导,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因为读书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书是最好的老师。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级。我认为可以将这五种需求简而言之为物质和精神层面需求,人在物质需求得以基本满足后,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精神越富足满足感越强,而这一满足离不开读书。
我很幸运,有一帮文友,他们善于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摄影、收藏等,他们纯粹执着,好学善思,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被感染和浸润。我们定期聚在一起,谈观念讲感受,各抒己见,海阔天空。国学作为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国有学术,它既是中华文明的最好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自然会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谈论话题。
我是一个物欲感不强的人,所以更趋向精神层面的愉悦。读书让我很享受,读书让我与时代同步,读书让我与老公共修,因为他也是一个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
读书是没有止境的,正如我们的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读书却是有境界的。首先,要身心合一。要静心而读,在喧嚣中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人,一盏灯,手不释卷,但却惬意满足。其次,要书人合一。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读得进去,要能沉醉其中,乐而忘忧。比如读韩愈《进学解》中的千古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很有感悟:做任何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道酬勤,工作如此,人生如此。第三,要天人合一。读书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度。比如:通过读书,我悟到做人要大气、正气和勇气,做女人还要有修养、懂营养、会保养,人要活得有格局、有大爱。第四,要知行合一,就是认识和实践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识与道德实践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知而不行,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深化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才能有真价值。第五,要时人合一。读书到最后,就会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文化的博大精深,终生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苏轼诗云: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勉励自己要坚持不懈地多读书、读好书,无愧于成长在苏东坡的故里——郁然千载诗书城,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和灵魂。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