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天地>正文

读《静静的顿河》有感

发布于:2019-07-28 11:25:35发问者:天晴问友| 评论:1条

读《静静的顿河》有感,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读《静静的顿河》有感,本文:读《静静的顿河》有感1500字如下:

导语:

《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静静的顿河》有感1500字【篇1】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全书共四部,长达一百五十万字。比《战争与和平》还要长。我个人觉得是最长的一部名著了。而且这部小说以记叙为主,没有多少议论。这一点很像中国的古典小说。情节紧凑,人物众多。这样复杂的小说,是特别难写的。既耗费人的精力,又很难构思。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以作者的生命来写的。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步小说,读得特别仔细。小说的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与震撼。

小说描写的是哥萨克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开始写顿河两岸的哥萨克的生活。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哥萨克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表现非常突出。不久,苏联国内战争爆发。红军与白军的战争中,哥萨克由于受旧势力的欺骗,而加入了白军。哥萨克曾三、四次暴动,小说很好的描写了苏联国内战争的情景。

小说人物众多,主要描写的是葛利高里一家人。父亲、哥哥,都是哥萨克中的英雄。小说以这三个人为主要线索,描写了鞑靼村的哥萨克,描写了地主阶级、无产阶级的一些人物。小说还写了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尼亚、娜塔莉亚的爱情。下面我想写一写这部小说的几个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小说描写顿河两岸的生活特别出色。顿河两岸的农村,人们生活质朴,勤劳勇敢。作者将农村的生活写的是淋漓尽致。中国的善于写农村生活,但是与《静静的顿河》比都要稍逊一筹。可以说这部小说将农村的生活写“尽”了。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农村的一草一木,农村的房屋、田地,农村的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描写了出来。小说开头二百页都是描写顿河两岸的农村的生活的。可以说这二百页是全书最精彩的二百页。

第二个优点是描写战争。全书除了开头二百页描写平和的农村生活,其余全部是描写战争的。这在世界名著里是少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哥萨克的三、四次暴动。小说虽然长,而且都是描写单一的战争,但是小说不枯燥。这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小说在描写战争的同时,还描写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小说有点像《红楼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都有表现的舞台。这样每人人物都栩栩如生。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是我很佩服的。像攻克碉堡、骑兵作战、小队人马相遇战、对待战俘等等,写的是栩栩如生,印象深刻。

第三个优点是,描写哥萨克。描写哥萨克的作品很多,托尔斯泰的《哥萨克》、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美术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哥萨克的作品。《静静的顿河》是描写最成功的一部。哥萨克人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形象、性格都描写出来了。哥萨克生活中憨实、豪迈,战争中勇敢。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哥萨克太过实在,被白军欺骗了。我读了这部书,对哥萨克人产生了好感,觉得他们实在、勇敢。

这部书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点。我读完这部书,感觉像是读了哥萨克乃至俄罗斯的历史。因为这部书包括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小说的每一个情节都可以让人津津乐道几个世纪,这是难能可贵的。

读《静静的顿河》有感1500字【篇2】

静静的顿河,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甚至有点冷情,就像他笔下那条静静的顿河,带着无限的忧郁、惆怅,流露出一丝一缕的浅浅的哀愁。饱含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敬畏,充满了“那种对人类的痛惜心情”!主人公葛利高里参军入伍,军队生活寂寞无聊,容易想家,他看不惯军队里的人的作风,军官对士兵残酷无情,还有那些士兵们强奸妇女,这些都使他愤慨,身为读者的我也感受到当时水深火热的处境。杀人的行为让葛利高里的脚步变得又乱又沉,内心感到痛苦。“在离维奥申七俄里的地方,在一片荒凉的、起伏不平的沙地上,几个押送的哥萨克惨无人道地把他砍死了。先是活活地挖掉了他的眼睛,砍掉胳膊,割下耳朵和鼻子,又在他的脸上来来回回地划了几刀。他们解开裤子,一面叫骂,一面对着他那高大、英武、健美的身子撒起尿来。他们对着血肉模糊的躯体骂够了,然后一个哥萨克踩住轻轻哆嗦的胸膛,踩住仰面倒在地上的身躯,斜砍一刀,把头割了下来。”最没有渲染的文字却越是带来强大的冲击力。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在战争中肆意杀害敌人,甚至是残暴剥夺别人生命的那些人为何能够如此坦然自若,心安理得!即使是敌人,信仰也罢,为何一定要如此残暴?这就让我联想到在南京大屠杀中,那些残忍的以杀害手无缚鸡之力的民众为乐的日本人,又是如何寝食得安?一个人,总是该有善恶、内疚之心吧,而丧失人之本性即良心,又凭什么称之为“人”?看在影片《一路有你》中,我被男主人公高尚的品行深深折服。一次意外,男主人公撞死了女主人公的丈夫,其实本来除了赔偿金钱,他不没有义务再做其他的事了。可是,因为心怀愧疚,因为责任感,他毅然承担起了照顾死者家属的责任,这就是人性的差别吧,我想。不管何时,信仰也罢,我们都要保持着心中那抹高尚,不能丢失我们的本性!

小说中有很多环境描写,篇幅也很宏大,人物众多,从中反映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人物上至将军,下至一般群众,个性都塑造得很鲜明,其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尤其生动。肖洛霍夫用细致入微的笔描绘出哥萨克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匠人构建出来的,而是对土地与人的情感宣泄。肖洛霍夫出身乡村,对乡村方言的运用,大量的哥萨克歌谣穿插其间,或悲或喜,信手拈来,神韵自成。因为作者的心属于那片土地,因为作者爱那片土地,所以,无需取巧,一切尽在掌握中。基于作者对顿河的熟悉,使得他对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刻画驾轻就熟,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有浑然天成之感,葛利高里在白军和红军中的摇摆不定;阿克西尼亚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潘捷莱性格暴躁一言持家但对亲人怜爱交加,娜塔丽娅的善良美丽却性格刚烈。每一件相关事件的发展,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别的样子的。肖洛霍夫继承并发展了托尔斯泰那种把道德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美学传统,面对现实,谱写了一部悲剧主题的伟大史诗,运用了一种不同于“革命现实主义”的真正的现实主义原则,即:不粉饰现实,不拔高人物,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几点看似简单,但在当时万马齐喑的苏联文坛却很是难能可贵的。他曾告诫年轻的作家:“作家在小事情上违背真实,便会引起读者的怀疑,读者会想,在大的问题上可能他也会撒谎。”面对现实,敢于秉笔直书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肖洛霍夫的良知,也是他在现实主义美学上的独特性。

读《静静的顿河》有感1500字【篇3】

为什么有的文学作品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深深地打动如此众多的读者?再读《静静的顿河》,感觉依然强烈,它里面弥漫着一种东西,深厚且迷人,久久挥之不去。

麦列霍夫家的二儿子葛利高里,把家里人的脸给丢尽了。这愣头愣脑的小子,居然跟邻居斯杰潘的老婆阿克西尼娅热乎了起来。两人像魔鬼附身一般,总是找机会凑在一起。宁静的鞑靼村,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异常。村子里的人们议论纷纷,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而他俩却毫不忌讳。大家都知道,斯杰潘9天之后就要回来,他可是一个非常暴戾的家伙。人们等着看好戏,等着一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斯杰潘回来的时候,那场面可想而知,几个人打成一团,几个人都留下了伤痕。那个夜晚,阿克西尼娅的哭叫声,半个村子都听得到。出乎大家的预料,几天之后,人们又在河岸上看见了他俩的身影。

顿河在静静地流淌,村子里升起了白色的炊烟,间或可以看到哥萨克的骏马,在村道上奔驰而过。

爱情是其中一条线,作品所描绘的是一幅广阔的画卷:战争、杀戮,红军、白军,是非、善恶,离合、悲欢,逃亡、追寻等等。在纷乱的社会表象下面,作者探寻的是人类的生存精神,其中所包含的深刻意蕴,现在读来更加清晰。人类生存的伟力,在历史发展的血与火中铸就,百折不挠,生生不息。书中展现的哥萨克的野性与坚韧,那种不屈不挠的倔强,在我看来,正是人类生存精神的生动体现。

看看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娅吧,这一对被村里人叫做野小子和母狗的家伙,他们置各自的婚姻而不顾,私奔到外村去生活。当葛利高里从战场上回来时,发现阿克西尼娅跟东家的儿子有染,葛利高里就用马鞭子分别把他们狠狠地抽打一顿。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娅分分合合,始终难以割舍。最后,战火纷飞中葛利高里出逃,他抛弃一切,就带着阿克西尼娅。不幸的是,阿克西尼娅中弹倒下。葛利高里扔掉枪支回到自己的村庄,在门口抱起了年幼的儿子。四卷小说就在这里怅然而止。

作者肖霍洛夫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前年也就是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肖霍洛夫年”。

听说,在俄罗斯的维申斯克,朝着南方继续前进,可以找到顿河边的鞑靼村,河岸上矗立着一组雕塑:阿克西尼娅挑着水桶正要回家,葛利高里骑在马上拦着去路。

我未来的愿望之一是,一定要去那个地方看看。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经典名著《论语》读后感 ,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经典名著《论语

  • 读《曹操荡平中原》有感

    读《曹操荡平中原》有感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读《曹操荡平

  •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三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我们知道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三篇

  •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

  • 中学生假期读西游记有感

    中学生假期读西游记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大家

  • 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

    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今天就给

文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