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很多词汇都有近义词和同义词,这项“配对技能”,我们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熟练掌握。不过,随着年岁日增,生活的洪流泥沙俱下,我们便渐渐明白,近义词很多——比如“希望”约等于“期待”;而同义词甚少——比如“干净”不等于“洁净”“纯净”“素净”……至于那些纯粹的字眼,尤甚。
比如,很难给“爱”找出一个绝对匹配的同义词。
当然以上是在我此行出发之前的观念,而它被逆转,只用了五天,动摇我固执想法的,也都是平凡普通的人。
“爱”=“故事”
有故事就会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坏人”,哪里有什么故事是纯然“爱”的?当然有,这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心去看待它。就以我们此行讲了很多遍的苗族故事《猎人果列》为例——
它确实是一个猎人打老虎精的故事,可是作为“反面人物”的老虎精,却在一遍遍的讲述中变得立体了,真实了,可爱了。尤其是母老虎精为了招待“远房侄子”,又是捉鸡,又是煮肉,又是烫酒蒸米饭,活脱脱就是一个在厨房里忙忙叨叨的婶子阿姨。当她发现“远房侄子”不好招惹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保护自己的三个儿子,而当孩子们吃了亏,乃至性命攸关时,她也真的豁出老命去救——这不是每个普通的妈妈都会做的事情吗?
这些我花了蛮久时间才领悟到的事情,听故事的小朋友却完全不含糊。在这个故事里,他们最喜欢的人物也许是果列,也许是苗族姑娘,但没有一个小朋友会憎恶老虎精一家子。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孩子的眼睛原本就更清亮,并没有用善恶二元的概念先入为主。
而写故事的人,原本就是为了描述爱,传递爱,他笔下的故事,只要细读、深思,都是“爱”的同义词。
“爱”=“笑”
自从我毕业工作,就一直在和孩子们打交道,他们的笑容可谓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之一:喜欢你就冲你笑,不喜欢你就不理你。但是在贵定苗寨,我原本以为这样的笑容里会多少隐藏着一些伤感和自卑,因为孩子们生活的条件实在太艰苦了:自来水不一定有,电灯暗幽幽的,父母可能不在身边,也许一年能见一面,也许再也见不到面……什么人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真心微笑?可是这儿的孩子们就是像油菜花一样笑得灿烂。前一秒还和你很陌生,下一秒已经难分难舍,恨不得拉着你去他家住。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孩子们懵懂不谙世事,没见过好日子,当然什么都能接受。可是他们的兄长、父母、祖辈呢?他们是知道外面的世界的,可是他们的笑容,也同样真实纯粹,没掺杂什么“自强不息”“坚韧奋斗”。
他们绽放这样的笑容,就是因为在对方的言行里感受到了爱。这是一种最原始、却也最高级的反馈。他们的每一抹笑容,都是“爱”的同义词。
“爱”=“一餐饭”
临行前就有很多朋友告诉我,苗族乡亲非常好客,当心喝醉爬不起来、吃撑不动路唷。苗族同胞好客我是信的,可那只在电视里见过,而对他们来说,我们是初次谋面的陌生人,再说,时代已经变了,人心若是跟着变,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到了苗寨,我就发现自己错了。且不说来接我们的陈大哥一早启程,翻山越岭两三个小时才赶到机场,也不说袁光英园长鼎力配合、细致入微,看我穿得太少还拿来自己女儿的羽绒服,单说我们走在村子里,就没有看到几户人家的大门是锁着的。
上午在幼儿园里听过故事的孩子们,叫着“鸟老师,鸟老师”,没听过故事的大人见状便咧嘴一笑,请我们进屋坐坐。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一家大小拉着鸟老师,拉着工作人员,拉着摄影师,一定要我们在家里吃一顿饭。
于是大锅烧起来了,腊肉飘着香气,青菜入了锅,白花花热腾腾的米饭送到我们手上……我甚至忍不住默默猜测,会不会连人家的年菜也给吃掉了,可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却仿佛比过年还要高兴。
“爱”=“执著”
我喜欢执著的人,因为执著代表着有目标有梦想,有冲劲儿有坚持。那些别人看起来很傻的事,其实都是由内心的执著支撑着的,都是由心灵深处的渴望生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