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天晴问答>正文

秘色瓷的“秘”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这么珍贵?

提问于:2021-03-23 18:01:47提问者:天晴网友

秘色瓷在古代是皇家特贡,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千峰翠色”的美誉,秘色瓷到底是个什么颜色,直到法门寺地宫出土了14件秘色瓷,世人才知道秘色瓷就是一种如冰似玉的天青色。为什么管这种颜色叫“秘”呢?越窑遗址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秘色瓷碎片,有没有办法还原秘色瓷的烧制方法?

最佳答案

“秘色”一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应指稀见的颜色。

第二种说法是,“秘色”的意思应该是“保密的釉料配方”,而不是“秘密的颜色”。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及曾《南斋漫录》记载“吴越秘色窑,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

秘色瓷为什么这么珍贵?

在古代,秘色瓷就是皇家特供,生产量少,到了现代,保存下来的就只有法门寺的14件。

秘色瓷向来都是一个匣钵里只装一件器物,绝不可能采用叠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釉面的光洁。在烧制完成之后,要将密封的匣钵敲碎,才能得见成品的真容。这匣钵胎质细腻,与瓷胎十分接近,并且无法重复使用,烧制成本极为高昂,也决定了秘色瓷在当时不菲的身价。

北宋建国。之后,作为北宋唯一官窑的汝窑后来居上,从而结束了秘色瓷自中晚唐至北宋中期作为“御瓷”的历史。在绍兴元年和四年为南宋皇室烧造的明堂祭器,成了越窑最后的辉煌。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5个三角形曲口下有内凸外凹线,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器身斜腹中间微外折,器底为凹底并有支烧痕迹。碟内身通体施有绿色釉,外壁留有丝绸包裹痕迹。高4厘米,腹深3.4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4.5厘米,重800克。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感觉。最令人惊叹的是:巧妙的凹底器形设计,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像盛着一泓清水,呈现出秘色瓷“无中生水”的视觉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侈口秘色瓷碗壁外的唐代仕女图案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侈口秘色瓷碗共3件,器形相同,碗侈口、平沿、圆唇,腹壁斜收微鼓,碗底部微凹。通体素面,施青釉,外底面有一圈支烧痕迹。碗底外壁留有墨迹清晰的唐代仕女图案。碗通高6.8厘米、腹深6.2厘米、口径24.5厘米、底径11厘米,重902克。

这些碗最大的特点就是碗底外壁留有清晰墨迹的唐代仕女图案。此图在造型上注重写实。仕女发髻高耸,脸形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富态,亭亭玉立;穿着大袖纱罗衫,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盛世大唐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手法上采用游丝细线勾勒,均匀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仕女所穿着绫罗绸缎服饰的飘逸风致和细腻柔软的质感。同时,在其他的秘色瓷器上也发现有仕女图,这些仕女图案是怎样留在上面的呢?这还得从发现秘色瓷现场说起。当时,考古工作者在地宫中室的汉白玉灵帐后面先发现了一个壸门高圈足银香炉,下边藏有金银包边的圆形檀香木盒子,里面有一个丝绸包裹,打开之后惊奇地看到秘色瓷均被绘有仕女图案的薄纸包裹着。原来,秘色瓷作为佛骨舍利的供奉品放入地宫时,为了减少瓷器之间的摩擦碰磕,用了有仕女图墨迹的纸来包裹。没想到历经千年,纸张已成灰片,但纸张上的仕女图案印痕却保留下来,这不但为研究唐代绘画提供了实物资料,还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网友495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问答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