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天晴问答>正文

衡阳石鼓书院有什么历史?主要建筑有哪些?

提问于:2021-03-23 12:54:05提问者:天晴网友

石鼓书院位于今石鼓区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代太平兴国二年(978年),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太宗赵匡义赐名“石鼓书院”。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

请问衡阳石鼓书院有什么历史?主要建筑有哪些?

最佳答案

石鼓书院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

宋太宗赵匡胤赐名“石鼓书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

石鼓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衡阳市人民政府恢复清代格局,重建石鼓书院。

衡阳石鼓书院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石鼓书院经过十余次的重修,在修葺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原貌,现石鼓书院主要有禹碑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等组成。

禹碑亭

始入石鼓书院,穿过大门,走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禹碑亭。禹碑亭亭柱上题着一副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禹碑亭中央放置着一块禹碑,为蝌蚪文所做,禹碑为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最早见于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其后史乘屡有记载。衡阳石鼓山禹碑亭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位于石鼓山南面。

明代杨慎为禹碑作释文亦置于此。

穿过禹碑亭,来到石鼓书院二门前,只见篆书对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于门上,石鼓山与道教文化有颇深渊源,后建立石鼓书院以“四书五经”作为正统教育教材,这副对联是对石鼓书院的真实写照。

武侯祠

透过二门,看到眼前有两个祠堂,位居其右的为“武侯祠”,位于左的为“李忠节公祠”,武侯祠和李忠节公祠与石鼓书院都没有很多联系,但是由于这两位英雄的事迹都发生在石鼓山,遂将其移至石鼓书院。

武侯祠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武侯即诸葛亮(181—234),因其曾封武乡侯,故世称武侯。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任荆州牧,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驻临蒸(今衡阳),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住在石鼓山上。后来人们在临然驿旁建武侯祠以供祀享。宋代重修石鼓书院时,将武侯祠移至石鼓山。南宋理学家张栻曾作《武侯祠记》,并亲笔勒石立碑。

祠堂门上范鹤年题有对联“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上联为武侯犹忆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贤才;下联为武侯观前实景,感慨万千。

节公祠

李忠节公祠为纪念李忠节的高风亮节而建。李忠节公名李芾,字叔章,南宋衡州人。南宋德佑元年,元军将犯,李芾临危受命,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率领军民抗击元军三月有余,城破,举家殉国。元代在衡州路总管府城南金鳌山李芾故宅建李忠节公祠,配祀李芾部将沈忠和衡阳县令穆演祖,清代移建石鼓山。元代宋本和清代陈沆先后有记。清同治年间(1862—1864)重修石鼓书院时,彭玉麟(时任清朝兵部尚书)为李忠节公祠题联,赞扬了李忠节铁骨铮铮,为民族大义的牺牲精神。

网友1885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问答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