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天晴问答>正文

货币中性与货币幻觉是什么关系?

提问于:2021-03-15 12:18:53提问者:天晴网友
货币中性与货币幻觉是什么关系?
最佳答案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沦的一个基本命题。这种思想可追溯溯到货币数量论的早期陈述,例加大卫休谟在1752年的著作(货币论)、(利息论)和(贸易平衡论)中的经典论述。 “货币中性”作为术语是哈耶克引入英语国家的,他将此术语的创造归功于威克塞尔(1898年)。但事实上该术语的真正使用是在更早的时候,并且应归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中活跃起来的一批德国与荷兰的经济学家。

对货币中性的严格证明基于没有“货币幻觉”这种关键假设。帕廷金(1965年)指出,在借贷经济中,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没有货币幻觉的个人的需求函数,取决于相对价格、利率和初始财富的真实价值,后者包括实物资本、证券持有量与货币余额。

里昂惕夫(1936年),莫迪利亚尼(1944年)所说的“齐性假定”,意味着需求函数在在等比例的货币价格变化时是无变化的,而且,那种需求函数的不变性被视为没有货币幻觉的条件,并因此是货币中性的条件:因为在一个人既无债务又无债权的情况下,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其初始货币余额的真正价值,因此它不能模拟货币单位的变化,并由于实际余额的影响,一般都会使得他改变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数量。豪伊待和帕廷金(1980年)所说的需求函数有以下性质:它对货币价格和初始金融资产(包括货币)数量有零次齐次性。

此外,阿奇博尔德和利普西在1958年的研究表明,如果初始均衡水平相对于整个经济系统而言存在,而且相对于其中的每个个人而言亦存在(那特别意味着每个个人初始都持有最佳货币数量),那么,这种中性将长期得到,即使考虑到分配的影响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即使考虑到在趣味、禀赋以及因此产生的在个人需求函数方面的差异,情况也是如此:货币数量的增加,不管增加量在个人之间如何分配,将长期引起价格的等比例增长,而利率不变。该结论还基于以下事实:由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的短期均衡,将在长期内以如下方式更新分配货币数量,即相对于每个个人在初始均衡状况所持有的货币量而言,使每个人货币持有量出现等比例增长。

上述分析暗含地假设,相对于未来价格而言,存在着一种预期的单—弹性,以致货币中性不会被现在和来来商品之间的替代所扰动。

网友7157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问答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