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最为普遍的远程交流渠道,而在网络交流时,人们会普遍采用各种表情符号或图片来表达心情,那么你知道第一个表情符号是怎么来的吗?
1982年9月19日上午十一时四十四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师法尔曼(Scott Fahlman)首次打出了微笑符号“:-)”。他最初创造把这个符号定义为发言者是在开玩笑,现在则被更多的用作表示发自内心的愉悦和会心一笑。对应的,他用“:-(”来表示发言者是严肃的;当然,这个符号很快被象形的赋予了“悲伤”的含义。
这个表情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那个时代的网络流行开来,这一天也成为网络符号诞生日。
在日本,人们发明了另一种横向的表情符号,例如用“^_^”代替“:-)”,西方的表情符号大多用嘴表达感情,而日式的表情符号重点却在眼睛上;在俄罗斯,网民们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了富有俄罗斯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说中有一个叫做克图虎的海底怪兽,脑袋上长着一堆触角,网民就把它形象地打成“{:?”;最奇妙的还是中国网民,在美式的“:-)”符号基础上,只是换了另半个括弧,就成了一个难过的表情:“:-(”。
从开始的网络表情符号,后来日本又创作了emoji(绘文字),自苹果公司发布的iOS 5输入法中加入了emoji后,这种表情符号开始席卷全球,目前emoji已被大多数现代计算机系统所兼容的Unicode编码采纳,普遍应用于各种手机短信和社交网络中。
全球约有90%的在线用户频繁使用emoji,每天有60亿个emoji表情符号被传送。不夸张地说,emoji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商品之一。人们甚至也将emoji当作一门艺术。201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emoji列为永久收藏,其中包括176个诞生于1999年的最初版本emoji表情。
网络表情之所以这么流行,大部分是因为网络文字聊天的时候无法表达出说话的语气,而加上一个表情之后,更能体现出想要表达的语义,在网络交流中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斯科特法尔曼
他的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就此诞生。这一符号很快传播到其他大学,并进入商业和日常领域。这个微笑符号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法尔曼的预期,以它为蓝本,更多新符号开始纷纷涌现,例如眨眼微笑符号“;-)”和简洁版的微笑表情“:)”等等,当符号表情传开后,各地根据本地的语言习惯对符号表情进行了更多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微笑符号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很多即时通信软件纷纷预设了笑脸图标,方便用户使用。从此,网络表情符号在互联网世界风行,为社会广泛接受。现在的网络表情已经超出了起初简单的表情特征,而采用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图式和动画式表情,网络表情符号也不再是电脑高手的专利,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自己创造自己的表情图片,只要这些符号或图片生动得体、富有创意,就可以得到认同并被广泛使用。
语言专家称,表情符号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为人们在网络交流时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快捷地表达情绪的途径,它的准确、生动是纯粹的文字描述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