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程 > 为什么人老了会性情大变?

为什么人老了会性情大变?

时间:2020-01-10 11:54:27 编辑:天晴网友

老年人的人格发展轨迹——神经质上升,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下降——是一种对自身身体状况恶化和认知能力下降的补偿策略,反映了一种老年生活中的自适应机制。

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换言之,人格不同于性格——只有将那些描述了人们在思想、情感、追求、行为上差异的性格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人格。

有关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人格发展问题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然而目前为止,还鲜有研究涉及老年人的人格发展问题。最近,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和耶拿大学的研究者专门研究了老年人的人格发展模式和根源。他们的研究扩展了以往有关人格发展的两点认识:老年人的人格发展模式和年轻人完全相反;基因在老年人人格发展中重获重要作用。研究论文发表在期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上。

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是人格领域中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所谓大五人格,即将一个人的人格划分为5种不同的人格特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每一种人格特质又是一个具有正、负方向的维度,这样不同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在这5个维度上的不同取值而被标定出来。

除这五个特质外,研究者还增加了两个额外特质: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和情感强度(affect intensity)。所谓控制感是人们自认为能够掌控所经历事件的体验,而情感强度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反应程度。这样,研究者就可以用上述7个人格特质,描述老年人的人格。

为探讨老年人的人格发展模式和根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跨度为五年的双生子追踪研究。该研究共选用了410名年龄跨度为64-85岁的被试,其中有134对同卵双生子和63对异卵双生子。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的相似程度,研究者可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研究者用不同量表测量了所有被试的7种人格特质,并利用布莱德本情感平衡量表测量了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在5年后,也就是实验的第二阶段,研究者又对被试的这两项指标进行了重新测量。由于死亡或其他原因,只有324名被试参加了第二阶段实验。在整个实验中都需要记录所有双生子的共同经历、非共同经历以及他们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身高、民族、血型等)。

之后,研究者对两个阶段的数据和双生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人格发展轨迹恰恰和年轻人相反,这主要表现在:

年轻人的神经质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则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质水平越来越高;

年轻人的宜人性和责任感水平会逐渐增长,而外向性在人格发展中表现得较为稳定,同时开放性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而老年人这4个人格特质的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由于身体衰老以及认知能力下降,老年人必须承认他们不能像以前那样让一切尽在掌握,因此他们的控制感不如年轻人;

在情感强度上,情绪控制能力下降和感情管理技能提升这两个相反的作用互相抵消,使得老年人的情感强度稳定不变。

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感的变化和大五人格特质的变化存在联系。具体而言,老年人控制感下降与神经质增加、责任感减少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老年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认知机能下降后,他们就会在生活中变得谨慎起来,以躲避危险并保持健康,这就使他们变得比较神经质;同时,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会变得挑剔,不再像原来那么外向和易相处;而在文化生活和智力活动上,老年人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积极主动,开放性水平会降低;他们也不再按部就班,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件事,这就降低了他们的责任感。总之,老年人的人格发展轨迹——神经质上升,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下降——是一种对自身身体状况恶化和认知能力下降的补偿策略,反映了一种老年生活中的自适应机制。

不过,老年人在人格发展上不仅有上面提到的一般特征,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不同老人在某一特质上的发展程度或发展速率不同。研究者发现,未共同经历过的环境能够解释个体差异中53%的变异。未共同经历过的环境代表了个人生活中独特的环境和事件,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会面对更多的压力事件,因此累积的环境因素才在老年人性格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造成人格发展个体差异的另一个因素就是遗传,它能解释43%的变异。不过,遗传仅在外向性和责任感这两个特质的个体差异上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而对开放性、宜人性和控制感的影响则与环境因素相当。之前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的人格变化主要受遗传影响,但其作用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被削弱。然而这次研究却发现,当人们步入老年时,遗传在人格发展中的地位又再次变得重要了,这可能是因为基因不同,身体衰老和认知能力下降的过程也不同。拥有“好”基因的老人,他们机能丧失的速率和程度都会较小,而身体和认知机能的下降又会显著影响人格发展。因此,遗传上的个体差异就反映为了人格发展上的个体差异,这可能就是遗传因素在老年人人格发展中重获重要地位的原因。

在最后,研究者还讨论了老年人这种独特的人格发展模式,是否会对他们晚年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从模型预测来说,较高的神经质,以及较低的外向性、责任感和控制感会降低幸福水平。不过,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并没有发现老年人的幸福水平存在波动,而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可能是因为被试的年龄还不够老,而更老的人才会面临一个幸福感显著下降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即将面临死亡的人,可能会经历较大的幸福感下降过程。我们可以预期,通过分析幸福感和不同人格特质的关系,在未来我们有可能发展出一套人格控制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水平,而这项研究无疑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