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到了,日历网先来给小伙伴们八一八“父”这个字。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亲是家庭里顶天立地的角色,所以“父”这个字非常古老,意义变化也非常大。
在甲骨文中,“父”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柄石斧,其最初意义便是“斧”,持有石斧是力量与勇敢的象征,所以“父”字的意思引申为持斧之人,也就是值得敬重的人。后来,这个意义被写作“斧”,“父”字就不再有斧头的意义了。
到了东汉,“父”才有了如今“父亲”的意义。《说文解字》说道:父,矩也。家长率教者。大意是,父,是规矩的代表,是一家之长,是带领、教育子女的人。因此,《三字经》中才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
但在如今在日常口语中,国人对父亲最为普遍的称谓却不是“父”了,当然也不是“爹地”、“爸比”……而是“爸爸”!要说现在全中国最火的“爸爸”,莫过于大家的马云爸爸了。
很多人会以为“爸爸”是一个外来词,是近代才开始普及的一个称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爸爸”这个称谓起源很早。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的《广雅·释亲》篇已有云:“爸,父也。”
本着孤证不立的严谨研究态度,古籍中,又在我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成书于南朝的《玉篇》中找到了相同的记载。
由此可见,“爸爸”这个称谓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其实,“爸爸”这个词之所以长期以来会被误以为是个外来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其他语言体系中也存在着近似“爸爸”的发音,并且也是指代父亲。
法国语言学和史前人类学研究联合会的科学家对“爸爸”一词进行了考察。
他们发现,人类14个主要语系中基本上都存在这个词,而在7%的被研究语言中,“爸爸”一词的意思都是父亲或者是父亲一方的男性亲属。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对于“爸爸”在各种语言中的统一性可能只有一个解释:“爸爸”是人类最先会说的一个词。
不过,你如果以为“爸爸”这个词只能用来称呼男性,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们知道清朝末年的傀儡皇帝光绪是怎么称呼慈禧太后的吗?亲爸爸!
在不少电视连续剧中,光绪皇帝都管慈禧叫“亲爸爸”。你以为这是哪个没常识的剧作家虚构的故事?非也非也,历史上还真就有这么一回事!“亲爸爸”是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独有的称呼。
可是,光绪皇帝九五之尊的帝王,为什么要叫慈禧太后为“亲爸爸”呢?
因为光绪皇帝载湉并不是慈禧所生,其亲生母亲是慈禧的妹妹。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慈禧把年幼的载湉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后,为了表示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垂帘听政,便大言不惭地告诉大家: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是醇亲王,他的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
这样一番话虽然荒谬,但是谁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去反驳她呢?而继承了皇位的光绪说是像慈禧“亲生的一样”,实际上处处受到慈禧的非难。
据说,因为慈禧本人是非常乐意别人以称呼男人的方式称呼她的,所以宫里宫外的人都叫她“老佛爷”。
为了生存,可怜的光绪皇帝只能投其所好,在面对这位阴险冷酷的“额娘”时,一改满族人的习惯,不但称其为“爸爸”,还特别在前面加个“亲”字,既显得亲昵又可以掩饰非亲之嫌。
但也有人说“爸爸”在满语里本来就是母亲的意思。满族人叫姑姑也是叫“姑爸爸”,这么一来,光绪在叫“亲爸爸”的时候其实只是称慈禧为母亲,只不过是不亲的“亲妈”。
不过无论是那种说法都说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认为“爸爸”不能用来称呼女性只能说还是太年轻了啊!
看到上面这个标题,你们是不是以为我抽风了?别担心!耶,耶耶,阿耶,其实都是古时候人们称呼爸爸的词。《增韵》里面就说了,“俗谓父为耶”。这个称谓可以在很多古文古诗词里找到踪迹。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辞》里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不对!怎么你说是“耶”,举的例子又是“爷”呢?打脸呢?
别急嘛,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清代著名小学家钱大昕在《恒言录·三·称父为爷》告诉我们,古人其实只用“耶”字。
《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卷卷有爷名”的“爷”本来也应该是“耶”,就像杜甫《兵车行》里的“耶娘妻子走相送”。《木兰辞》里的“爷”字,应该是后人所改。
耶,耶耶,阿耶,是唐朝最为流行的对父亲的称呼。不仅老杜的诗里以“耶”称父亲,在唐朝就连皇帝给儿子写信都自称“耶耶”。
唐太宗李世民在出征高丽期间,给皇太子李治写了封信,情深意切,流传千古,史称《两度帖》,原文如下:
两度得大内书
不见奴表
耶耶忌欲恒死
少时间忽得奴手书
报娘子患
忧惶一时顿解
欲似死而更生
今日已后
但头风发
信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
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
录状送
忆奴欲死
不知何计
使还具
耶耶
敕
用大伙听得懂的语言说就是:
两次接到宫里送来的文书
都不见雉奴你的书信
爸爸我担心得要死
刚才突然收到了雉奴你亲笔信
说娘子生病了
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
就像死而复生一样
从今往后只要头风病发作
你就要马上写信来报告
爸爸我如果生病
也会写信告诉你
今天收到辽东战场的消息
抄一份给你
想你想得要死
不知道该怎么办
派人送信
爸爸
敕
啧啧啧,唐太宗这肉麻劲儿,一点都不输给现代人呐!李世民,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太宗。
而在各地的方言里,父亲的称呼也大不相同,例如讲粤语的广东人就把自己的父亲叫做“老豆”,连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亲时也习惯说“这是我老豆”。
但北方的朋友可不要以为“老豆”是“老头”的意思。其实考究起来,“老豆”应写作“老窦”,这是引用了五代时期窦禹钧教子有方,五子登科的故事,以表示对父亲的尊崇。
还记得《三字经》里有这么一段:“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是五代时期,燕山有个窦禹钧,官居右谏议大夫。他修建义塾,请名儒来教导贫穷的学子。
窦禹钧最令人称道的是教子有方,他的五个儿子经过他的悉心教养,皆出仕成名,号为窦氏“五龙”。
明清以后,《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必读的教材问世。自此,书中的典故脍炙人口,广泛流传。于是,窦燕山成为世人景仰的“模范父亲”。
渐渐地,老百姓就把教子有方的“父亲”喻为“老窦”。又由于粤方言的“豆”与“窦”同音, 因此“老豆”就阴差阳错地被作为对父亲的称呼。
不管怎么说,爸爸永远都是儿女最坚实的靠山和最强大的后盾。古往今来对于父亲的称谓,实际上都蕴含着子女对父亲的尊崇和敬仰啊!
侵权/下架等问题请将详细资料(包括资料证明,侵权链接)等相关信息发送至邮箱:4232924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