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程 > 秋分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转发给爸妈!

秋分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转发给爸妈!

时间:2020-01-06 09:06:05 编辑:天晴网友

中 文 名 :秋分

日期:9月23日

气候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养 生:抚养三气

今天就是秋分了,按照二十四节气来看,秋天过半,气温更低,秋天的多发病也更常见了。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可以说,秋分是入秋后最关键的时间节点。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 15 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

秋收

<秋天宜收不宜散>

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建议: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秋瓜坏肚>

秋天西瓜、甜瓜等阴寒性质的瓜类水果要少吃(老人、小孩及胃肠功能不好的尤其要注意),只要不过量,不会损害健康。

<秋不食>

姜是长寿食物,一年四季都要不离姜,但夏季更要多吃。秋季将姜、葱、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不大。

秋补

<秋贴肉膘>

立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其中首选吃肉。此时不宜以羊肉、牛肉、狗肉等肉类进补,但兔肉、鹅肉、鱼类(除鱿鱼外,因为鱿鱼胆固醇含量高)都比较推荐。

建议: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

建议:

<四季脾旺不受邪>

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不妨多吃点绿豆、扁豆、薏米等。

推荐“强肺健脾”药膳方:百合、山药、莲米、薏仁各 30 克,麦冬、大枣各 10 克,冰糖少许,可煎服少量频饮,也可作熬粥用,老幼皆宜。

秋炼

<秋日登高望远>

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这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思想。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这表示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秋风起兮百病生>

<燥邪伤人,耗人津液>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 3 克,杏仁 4.5 克,沙参 6 克,或只用桑叶 7 片和杏仁(干杏仁)6-8 粒,水煎服。

【杏苏散】:苏叶、橘皮、桔梗、枳壳各 6 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 9 克,甘草 3 克,生姜 3 片,大枣 3 枚,水煎服。

提示:到中药房买,路边的没有经过炮制,有毒。

秋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建议:

<秋风秋雨愁煞人>

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建议:

15 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经过专家们一解释,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知识!

提醒大家,这 15 句话一定要牢记,也发给亲友,提醒他们哦~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