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热白露凉,秋分正是好时光;日不短夜不长,应把事业放心上;天气好心情爽,拼搏健康两不忘。
天高,云淡,气净,风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发声,八月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
前半秋,秋云逶迤。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又到秋虫残鸣、红叶伤心之时。
后五日“蛰虫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 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春夏水长,到秋冬就会干涸。
|| 近期天气提醒
北方降温,南部多雨,中部偏旱
受台风“莫兰蒂”影响,上周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出现大暴雨,沿海地区出现9~11级阵风,厦门群众纷纷表示,这个中秋节过得挺刺激...
▲上图厦门大学建筑的“夏”字被台风刮走,成了“广”门大学
预计9月25日后,我国北方地区自西向东有一次明显降温天气过程。未来一周,华西及云南等地阴雨天气较多,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有弱降雨,华北南部、江南和华南中北部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而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的气象干旱将有所缓解,黄淮大部降雨仍偏少,气象干旱将持续。
|| 秋分习俗
▲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不过由于每一年农历八月里的秋分具体日期都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秋牛
秋分,有挨家送秋牛图的旧俗。“秋牛图”是印有全年节气,以及农夫耕田图样的二开红纸或黄纸。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紫薯汤圆
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
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野苋菜
岭南地区,旧时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也就是一种野苋(xiàn)菜。
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抗病,润肤,美容。
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每年“秋分”之际,人们开始玩起“竖蛋”的趣味游戏。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不倒就算成功啦!
|| 秋分美食
▲肥美螃蟹
秋分前后,肥美肉厚的螃蟹也开始大量上市。这里不得不提醒一句,吃蟹时要除去蟹的腮、胃、心、肠等脏器,而且螃蟹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荸荠
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如荸荠、茭笋、菱角等,它们大都质白鲜脆、清凉爽口,吃起来味道很美,并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医用功效。
但是,秋季大量囊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生吃极容易导致姜片虫的感染,使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一般常伴有腹泻、食欲不振,所以最好将水生植物加工至熟透后再食用。
侵权/下架等问题请将详细资料(包括资料证明,侵权链接)等相关信息发送至邮箱:4232924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