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这一天的气温,白天能达到二十八九度,晚上只有十几度。在这样的条件下,白天形成的湿热之气,到晚上遇冷形成露珠结于草木,好像挂上了白色的珠子,是为“白露”。
白露如何起居?
1、注意添加衣,保护好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从白露之后,我们应及时添加衣被。重点保护肚脐,因为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等,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
2、“春捂秋冻”要适度“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不过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这样运动,更健康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锻炼需注意动静结合。
在具体运动上,老年人可散步、慢跑、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同时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应配合一些“静功”,如八段锦、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另外由于肺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天花草树木开始凋谢,人们易于悲伤。因此,白露过后,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多与朋友进行交流,组织秋游活动,以免心情抑郁。
吃吃喝喝就养生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个“虚”包含脾虚、胃虚和气虚,所以我国一贯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
1、初秋养脾,少吃“瓜”字辈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大家也许不知道,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因其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很大。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所以过了夏天,瓜类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2、应对秋老虎,多吃“豆”字辈
绿豆: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最是养人。
红豆: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3、养脾润燥,多吃秋果
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便是秋梨。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将梨隔水蒸过,煮汤或者做成粥来吃,这样也可以将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来更加安全。
觉得自己处理秋梨麻烦,也可以选择吃秋梨膏。它是由秋梨和祛痰中药配伍加工而成的药膳饮品,相传始于唐朝。
据说,唐武宗李炎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了上百种药物均不见疗效,御医和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正在人们焦虑不安之时,一名道士用梨、蜂蜜、及各种中草药配伍熬制的蜜膏治好了皇帝的病。从此,道士的妙方成了宫廷秘方,直到清朝流入民间。
侵权/下架等问题请将详细资料(包括资料证明,侵权链接)等相关信息发送至邮箱:4232924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