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早晚气候温差大,早晨夜间要注意添加衣服,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胃病复发,尤其应注意预防感冒。
轻松运动,调养精神
处暑之后,天地万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机转向萧条冷落,加上秋干气燥,人们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应注意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
初秋养生五坑
第一坑:西瓜
西瓜还是很好吃?秋瓜坏肚请少吃!
处暑到了,但西瓜还是在市面上流通,此时甜甜的西瓜还是很诱人,很多朋友觉得既然还在卖,那就还能天天吃。其实这是不太好的: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要说立秋后还有点热,那处暑后算是夏天的正式终结,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尤其是对于一些肠胃疲弱的中老年人,会给秋季的胃病埋下祸根。因此瓜类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像国医大师健康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
【梨】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
【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第二坑:空调
空调继续整夜吹?气喘咳嗽伤你肺
夏天在空调房里呆惯了,可能一下子不适应室外的气温,即便处暑后早晚凉快很多了,整晚舍不得关空调的人也是很多的。而实际上,处暑过后,我们应该停止开空调了,至少早晚可以不用开了,处暑后不开空调的好处有下面两点:
同时,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第三坑:姜
天天吃姜能散寒?秋天吃姜最伤肺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是中医古训,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百姓亲身经历的总结:吃东西有明确的季节讲究。(注意:如果是秋天夜里淋了雨要感冒了,可以进屋喝点姜汤,此时是受寒的特殊时期)
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而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平常有早上吃姜的习惯的朋友,也建议秋天不要吃)
同时,肺与其他各器官,尤其是胃、肾密切相关,所以,秋天肺燥常常和肺胃津亏同时出现。此时,我们要避免吃姜,来一份莲藕润燥小点:
蜂蜜拌藕片
即将藕洗净切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放入适量蜂蜜即可。
藕性味甘凉,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最多;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是凉血生津润燥的良方。、
第四坑:早起
会吃不如会睡,食人参不如睡五更
夏天的时候天亮早,我们一般会早早就起床,有些中老年人甚至5点就出门买菜,这要是在夏天是完全可以得:因为夏天早点起床买菜可以避免上午的高温。
但而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此时早晚已经非常凉快了,加上人体出汗减少,水盐代谢开始由夏天的不平衡进入另一个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人体机能开始进入另一个阶段,而这些转换都是需要耗能量的,此时人体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秋乏”。
所以,处暑之后人的起居应也要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增加睡眠一小时,比如:以前10点上床的,可以依旧保持上床时间不变,而推迟一小时再起床。
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第五坑:捂
既然降温,那就加衣?秋冻三分身体好!
“春捂秋冻”是我们都非常了解的,处暑的时候不要因为早晚气温有所下降就急急忙忙开始添衣,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乍寒还暖的感觉能够帮我们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这也不是盲目的冻,大家看好两条标准:
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
处暑养生食物推荐
苹果
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适合在贴秋膘的季节食用。
山药
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西洋参
可抗疲劳、抗缺氧,秋天人们会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况,在煮粥或炖肉时放入一些西洋参,不仅能镇静防秋燥,还能温和滋补。
白萝卜
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侵权/下架等问题请将详细资料(包括资料证明,侵权链接)等相关信息发送至邮箱:4232924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