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今日>正文

现在人不收现金?央行开始整治拒收现金行为

来源:央广网
2018-12-06 23:36:15

原标题:央行整治拒收现金: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 新零售成整治重点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两年,移动支付在国内快速发展,出门不带现金、只带手机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常态。就连街边的小贩都支持移动支付,带着现金反而好长时间花不出去。但您是否想过,一个彻底的“无现金社会”同时也可能剥夺更多人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今年7月,央行发文部署集中整治拒收现金工作。4个多月过去,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各级部门在全国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而新零售行业成为了整治拒收现金工作的重点。

拒收现金,究竟损害了谁的利益?它可能如何影响你我的生活?此次整治到目前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2017年,微信支付、支付宝曾先后推出“8.8无现金日”“无现金周”等宣传活动,引起社会对“无现金”话题的广泛争议,尽管后来双方将此类宣传口号撤下,然而现金使用的问题却借此走进了很多人的视野范围。现实生活中,不使用现金、用手机支付究竟好不好?采访中,年轻人这么说:“我觉得挺方便的,直接‘扫一扫’之后就把钱给了,也免了那些找零。”“挺方便,出门就不用带钱包,光带个手机就行。”“线下支付的就给现金。(手机支付)有可能商家会有一些优惠。微信有那种红包,支付宝有鼓励金之类的。”

毫无疑问,自2014年底“扫码付款”诞生至今,虽然只有区区4年时间,却已经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消费支付习惯。不过,“无现金”真的值得提倡吗?融360日前发布的一份线下消费支付方式调查问卷显示,受访样本中,11.36%的人群曾经有过被拒收现金的经历。而按照不同年龄来看,有超过三成的“50后”遭遇过拒收,是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的。采访中,上了些年纪的受访者们对手机支付就不那么“感冒”了。有中老年市民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不太会用手机支付,平时买菜还是使用现金,因为现金保险,用手机容易点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明文规定,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指出,现在人们有时到小饭馆吃饭,对方“不收现金”,要求必须微信支付等是不行的,人民币是我国合法的支付货币,任何人都不能拒收人民币。

今年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整治拒收现金公告,而7月至12月是央行整治拒收现金工作的集中整治期。来自央行的消息显示,整治拒收现金工作开展以来,央行在全国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经约谈、政策宣传和批评教育,558起已经全部整改到位,44起正在处理过程中。整治焦点集中在政务和公共服务、水电煤缴费、新零售、交通类、餐饮业、景区等人口密集和涉外场所。

而根据媒体报道,新零售行业是整治拒收现金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此前,消费者投诉在盒马鲜生消费必须使用其App,现金无法使用。接到投诉后,央行上海总部要求其立刻整改。目前,盒马鲜生所有门店都开设了现金通道,并张贴了清晰的现金支付标识指引牌。

在整治拒收现金过程中,央行通过开展多方位宣传,畅通投诉渠道,强化舆情监测,落实整治工作。部分商户撤下不收现金的招牌,主动张贴“欢迎使用现金”字样,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现金服务水平,维护人民币现金的法定地位。

央行各地分支机构也在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宣导使用现金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央行临沂市中心支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任何拒收现金的行为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更影响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人民银行支持、鼓励采用合法安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但是必须在接受现金的前提下。人民银行也鼓励消费者发现类似情况,进行投诉和举报,将依法依规对这种情况进行严肃查处。

此外,央行在整治工作中发现,部分“拒收现金”投诉是因为商户与消费者之间因为支付使用的面额、纸硬币等未达成一致产生的,并非商户拒收现金。对此,央行表示将加大宣传力度,使公众正确理解拒收现金概念,积极支持整治拒收现金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金服务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利的现金服务。

央行表示,集中整治期后,央行将建立长效机制,细化措施,把整治拒收现金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建立和谐的人民币流通环境。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吐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