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健康>正文

麻痹性斜视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两则中医验方治疗麻痹性斜视

发布于:2020-04-07 09:46:51发布者:天晴网友

临床上所遇到的眼外肌痉挛,绝大多数是续发性的,因此非共同性斜视一般是指麻痹性斜视而言。这种麻痹性斜视,却从来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但是在压力愈来愈大的今天,疾病也越来越多。患病之后,就需要在第一时间治疗了。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方法

1麻痹性斜视的病理因素

1、颅内疾病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大脑炎、脑膜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周围神经炎等导致眼肌麻痹。

2、肿瘤

颅内、眶内、鼻咽部肿瘤压迫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肌本身,使其眼肌麻痹。

3、血管病变

颅底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出血等常可引起眼肌麻痹。

4、外伤

头颅外伤损伤了支配眼外肌的神经而使眼外肌麻痹。

5、毒素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或铅中毒损伤神经系统,可致眼肌麻痹。

6、维生素b族缺乏症

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也可导致第III、IV和VI对颅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致眼外肌麻痹。

2麻痹性斜视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验方1

熟花生米50克,鸡蛋1个约50克,牛奶200克,蜂蜜15克。

制法:鸡蛋去壳,搅匀,倒入煮沸牛奶冲,待煮沸后再加入花生仁和蜂蜜,搅拌均匀。

服法:每日1剂,作早餐服。羊肝40克,黄芪15克制法:羊肝切片,和黄芪一起放锅内,加水适量,煮20分钟。服法:吃羊肝,喝汤。肝片可蘸调味服用,每日1剂。

验方2

菟丝子30~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加水煎取汁,去渣,入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服法:7~10天为一疗程,分早晚2次服食,间隔3~5天再服。

3患上麻痹性斜视会出现哪些异常症状

临床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一种眼外肌疾病。一般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会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出现。患上麻痹性斜视的出现会带来相当严重的侵害,因此大家应当多认识麻痹性斜视的知识,必须要清楚的认识麻痹性斜视的症状表现。

症状1、复视与视混淆:除了先天性和生后早期发生的麻痹性斜视外,复视和视混淆是麻痹性斜视患者首先注意到的症状,常于发病后的当天发现。麻痹性斜视患者自觉视物有重影,遮盖一眼后重影即消失,是为复视。由于眼位偏斜,注视目标时,物像落于注视眼的黄斑区,同时也落于斜眼的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上。

这两个成像点不是一对视网膜对应点,所以两眼视网膜所接受的视刺激经视路传到视觉中枢时,不可能融合为一而感觉为2个物像。麻痹性斜视?视混淆是两眼的黄斑区对应点所接受的物像不同,两像在视觉中枢互相重叠,有如1张曝光2次的照片,物像模糊不清。

复视为麻痹性斜视的特征之一。由于复视的困扰,病员可以出现眩晕、甚至恶心、呕吐。但复视轻微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只有双眼视物时显模糊,如分别检查两眼,均无异常,且视力正常,常易误诊为无病或神经官能症,临床上应予注意。

症状2、眼性眩晕和步态不稳:眩晕的原因主要是由复视和视混淆引起的。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不断地变化以致所视物体不能稳定,麻痹性斜视症状更明显。遮盖一眼后,麻痹性斜视症状即可消失。水平性复视和注视无背景的单一目标所引起的症状较轻。

旋转性复视和注视复杂背景的目标所引起的症状较明显。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由于突然的眼位偏斜,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麻痹性斜视患者走路时步态不稳,常向某一方向偏斜。

症状3、异常投射:当麻痹性斜视患者用患眼注视物体并试图用手去接触该物体时,手总是不能准确地接触该物体而偏向麻痹肌作用方向侧。移位的距离常比实际斜视度还大。

因为用麻痹眼注视时,麻痹肌功能丧失或明显不足,使患麻痹性斜视眼的黄斑区不能对向正前方,或因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需用超常量的松弛才能使黄斑区对向正前方,本体感受器发出信息,中枢依所接受的错误信息发出指令,故不能准确地接触目标。这种异常投射又称假投射。

4准确诊断麻痹性斜视的依据有哪些

麻痹性斜视的诊断依据:麻痹性斜视的代偿头位,尤其是新鲜病例,常可作为诊断的依据。陈旧的麻痹性斜视,由于有续发的肌肉改变,代偿头位常不典型,甚至消失。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尤其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代偿头位可保持多年不变。重症者可引起眼性斜颈,并发生颈和颜面的肌肉和骨骼的改变。此时需注意与外斜的肌性斜颈鉴别。根据麻痹性斜视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眼科检查,容易确定麻痹性斜视的诊断。

比较明显的眼外肌麻痹,诊断麻痹性斜视并不困难,但对于某些轻微麻痹性斜视或病程较久已形成继发性改变的病例,则往往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或重复多次的检查,才能做出麻痹性斜视的诊断,因此,多年来设计了许多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微机的应用,使检查手段日益增多,日臻完善,给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

1、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主要鉴别点是眼球运动是否有障碍,即眼外肌是否有麻痹或部分麻痹。

2、麻痹性斜视与牵制性斜视:虽然大多数的眼球运动障碍是由于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疾患,导致眼球向受累肌作用方向转动障碍,眼位偏斜而发生麻痹性斜视,还有部分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眼眶内肌肉或筋膜的异常,产生牵制力,限制眼球向其相反方向转动,称为牵制性斜视,鉴别麻痹性斜视和牵制性斜视的主要方法是作眼球被动牵拉试验,牵制性斜视的发生可因先天性肌肉或筋膜的发育异常引起。也可因后天性眼球与周围组织粘连(常见于外伤或手术后)引起。

3、麻痹性斜视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无眼球运动障碍,在头位偏向的一侧胸锁乳突肌强硬。

5麻痹性斜视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伴随颅脑疾病时,可以进行脑脊液检查。

1.一般检查

(1)视力及屈光检查有些先天性或生后早期的麻痹性斜视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弱视,手术矫正眼位后应作必要的弱视治疗。此外,对于合并屈光不正的患者,术前即应矫正屈光不正。

(2)眼睑运动的检查。

(3)神经科辅助检查是查明非共同性斜视病因的必要措施,尤其对后天性麻痹。

2.眼位检查

观察眼位是对各种类型斜视最有用的初步检查。

3.眼球运动检查。

4.代偿头位的检查。

5.遮盖共同试验

又称遮盖协同运动试验,是根据Hering法则即等量的神经冲动同时到达配偶肌而设计的一种定性检查法,用以区别两眼分别注视时斜视度的变化及两眼运动功能是否协调,也可确定原发和继发偏斜。

6.复像检查与分析

复视检查的目的,一是判断麻痹肌,二是判断疾病恢复的程度和治疗效果,可与客观检查的眼位及眼球运动相印证。

7.歪头试验

用以鉴别斜肌和直肌麻痹的一种简便检查方法。

8.单眼和双眼注视野检查

单眼注视野检查和双眼注视野检查都是利用弧形周边视野计对1条或1组配偶眼外肌进行的定量运动检查,也是一种通过患者主觉来判断麻痹性斜视的方法。

9.被动运动试验

被动运动试验又称Dunnington-Berke牵引试验、眼球转动牵引试验、强迫转眼试验、牵拉试验等,是一种鉴别粘连性、麻痹性或痉挛性眼球运动障碍的试验。本法还应作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术前的一种常规检查。

10.垂直肌肉麻痹的几种简易诊断法

包括:①Parks三步检查法;②Schwarting三点试验;③Helveston二步检查法;④Urist三步检查法。

11.Hess屏与Lancaster屏检查法

(1)Hess屏检查法是用以协助检查两眼球运动时神经兴奋的相对状态,可查出功能不足的肌肉(麻痹肌)及功能过强的肌肉,是一种具有定量意义的检查方法。

(2)Lancaster屏检查法测量移位度数,即为斜视的实际偏斜度。

12.斜视度测定

斜视的定量检查对于观察病情变化、设计手术以及评价手术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1)角膜映光法。

(2)视野计测量法又称周边弧形视野计斜位测量法,即利用视野计弧上的度数以测定斜视度的方法。

(3)三棱镜加遮盖法放置三棱镜时,底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尖向斜位方向。如同时有水平和垂直斜位,应分别进行三棱镜消除,且分别测出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

(4)三棱镜加Maddox杆法。

(5)三棱镜消除复像法对主觉有复视的麻痹性斜视患者可用三棱镜消除复像。

(6)同视机测定法同视机是斜视定性和定量检查的最常用仪器,利用同视机测定自觉斜角和他觉斜角,是诊断麻痹性斜视、观察疗效及手术前后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13.旋转斜度的检查

是用眼底照相机拍摄的眼底照片,测量视盘几何中心至黄斑中心凹的距离和中心凹至视盘中心水平子午线的垂直距离,计算视盘-中心凹角,根据此角的大小和中心凹的位置可测出旋转斜度。

14.双眼视功能检查

检查双眼单视功能的方法有:Worth四点灯法、后像法、角膜缘牵引法、三棱镜检查法、线状镜法和同视机检查法,立体视觉检查的有“立体图”检查法等。

15.肌电图描记法

检查时,用一个同心针电极刺入肌肉内,经放大器放大后用示波器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并可通过摄影留做永久记录。其电位一般在20~300μV,波形为双相棘波。时相较短,约0.5ms,频率可高达350周/秒。肌电波无静止相,在眼球休息状态时也有动作电位,只在沉睡时和麻醉等情况下才消失。

16.扫视运动检查

扫视运动的检查是采用眼电图(EOG)或眼震电图(ENG)来记录扫视运动的幅度,以判断眼外肌的肌力。

17.眼外肌超声活体检查。

18.CT扫描。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