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常常发生在人们劳累和情绪激动时。当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时,便会发生心绞痛。
【心绞痛的6种类型】
1、初发型
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发后不到一个月。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恶化型
亦称进行型,是指原有稳定型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度、程度、诱因经常变动,并进行性恶化,疼痛加剧,时间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立即完全消除,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有所发展,可发展为心肌梗死。
3、卧位型
属于不稳定心绞痛中发病急、危险性较大、预后较差的一种,它是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症状也较重,疼痛剧烈难忍,患者烦躁不安,服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
4、变异型
经常在夜间发作,但发作时与卧位型心电图表现不同,预后不佳,多会发生心肌梗死。
5、中间型
亦称为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发作时间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常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病情严重,常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6、梗死后心绞痛
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久发生的心绞痛,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在心绞痛的症状里面,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病人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先兆,在两次发作期间,病人感觉可以完全正常。因此,突然发作的剧烈胸痛,不可以掉以轻心,往往是心绞痛的重要信号。
心绞痛发作时,病人的胸痛部位多在左前胸部,即以左侧腋前线、胸背上缘至上腹部为界的区域内。最多发生的部位在胸背的上部或中部,往往是一片区域,这就是心绞痛的症状,病人常常难以精确地表达疼痛的部位,如果是很精确的一个点疼痛,就不太可能是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的时侯,病人常叙述胸部有压迫性、紧缩性、阻塞性窒息感觉,而不是真正的疼痛。但是,病人不敢继续活动,这是心绞痛的症状里面的共同特点。
心绞痛患者用药有讲究!
一、看心绞痛的类型
心绞痛分为劳累性、自发性和混合性三种。这三种类型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用药是有所区别的,对此,患者在选用药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要对症下药。
二、看药物的副作用
目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种类繁多,各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副作用比较严重,对较严重的副作用要掌握其早期征兆,及时更换药物,预防严重副作用的发生。
三、看心绞痛的合并症
心绞痛病人用药时,要考虑是否伴有合并症,如合并房颤、心动过速者可选用心得安治疗;合并心动过缓者,可选用消心痛、硝苯吡啶治疗;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选用硝酸甘油治疗。
四、看个人体质
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心绞痛病人服用较少剂量的抗心绞痛药物就可以见效,而有的病人需要服用的剂量却很大。其实,抗心绞痛药物的安全范围(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范围)较宽,病人在用药时应先从最小剂量开始,以后逐渐加量,直到疗效最佳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为止。
吃完饭后,心脏输出的血流会大量聚集到胃肠部位来帮助消化食物,而供应心肌本身的血流减少,血液的重新分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而心绞痛是冠心病症状之一。
餐后心绞痛是发生在冠心病基础上的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冠状动脉疾病。人们吃完饭后,心脏输出的血流会大量聚集到胃肠部位来帮助消化食物,而供应心肌本身的血流减少,血液的重新分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另外,餐后心肌收缩加强、需氧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多、负荷加大等也都可能是发生餐后心绞痛的重要因素。
当餐后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该及时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吃得不是太饱,而且连续餐后发生心绞痛,那么就更需要引起警惕了,这是冠心病病情严重的信号,应该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结果可择期进行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