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光无限的华语大片捞钱时代已经远去,一个小成本但充满噱头的类型片腾飞期似乎已经到来。拿眼下的《匆匆那年》突袭《太平轮(上)》成功作对比,就分外明显。吴宇森执导,黄晓明、金城武、章子怡、宋慧乔等多位一线大咖主演的恢弘场景史诗片《太平轮》,提前数日上映的情况下艰难破亿,而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主演的现代都市青春片《匆匆那年》,却在同日轻松超过两亿。
主打青春、怀旧题材的《匆匆那年》不是孤零零的商业成功,它也是站在《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和《同桌的你》等同质同类电影票房成功基础上的作品。票房成功却口碑差得惊人,这也算是这股青春片热中的一景。
青春片本来是欧美一种成熟的商业类型片,但在我们内地华语电影市场上,却一贯缺少真实有效的情感冲击,反而是小噱头、故作姿态的元素充斥其中。当青春题材的电影都在执迷于“堕胎”时,你就知道这股青春风实际上有多么狭隘和不入流。在题材受关注而作品质量差的情况下,仍然取得票房成功,这就是我们电影市场一大迷人之处。
《匆匆那年》只有噱头而无真情实感,像极了一部只为了吸引眼球的广告片,将各种猎奇、狗血元素填充在一个青春男女故事的中间。如果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一部从编导那里有感而发的作品的话,那么《匆匆那年》就只有跟风之后的元素拼凑和中年人对别人的青春相当猎奇式的呈现。从柔光的文艺片风格,一下子变成地下电影般的残酷,导演可能也不在乎自己想干嘛了,反正吸引你们围观来看就好。倘若说《变形金刚》这种爆米花电影仅仅是没营养,那么《匆匆那年》这种跟风捞钱的电影不但重口味没营养,还有毒伤身。
在《匆匆那年》中,以片中设定的年代为准,几乎没有2002年高考期间的青春记忆,除了《灌篮高手》和琼瑶戏配乐的反复运用,再难找到让人印象深刻的所谓反映一个时代的符号。相反,为了制造足够的噱头,编导为青春涂抹上一层荒诞又低俗的色彩,比如为了让倪妮扮演的方茴报复彭于晏扮演的陈寻,设置成让她与陈寻同寝室的一个下流胚上床,作为处女这相当决绝,更决绝的是,编导还要让方茴独自踏上堕胎的路,且偶遇和现女友来看病的陈寻。虽不至于称这样的情节是玷污“青春”,但将所谓学生时代的爱情理解成如此唐突狗血,那也只有猥琐且没有过色彩斑斓青春的中年人才能想得出来吧。
将低俗趣味组装成一部打着青春幌子去卖的类型片,虽然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但如果以此作为成功案例被后人学习模仿,必将造成此种商业类型片的溃败。
残酷自然是青春片历来喜欢展现的元素,但青春片不是比惨,况且《匆匆那年》中的惨又常常存在于逻辑错乱、胡乱安插的时候。作为一种类型片,青春片本来应该是导演尤其是新生导演展现才华的最好时候,积攒多年的爆发、长期关注的释放等等,但我们有的却只是利益、噱头和猥琐。
香港台湾都有留下自己印记的青春片,前有《香港制造》、《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后有《狂舞派》、《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相比内地的情况,既有电影审查制度的障碍,也有作为个体人的残次审美,拿出来的全是《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这种矫情作品。
希望李玉接下来执导的《万物生长》不至于如此吧。